[發明專利]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5880.0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5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朓;龍江;黃青徽;王董;胡曉;鐘進;周嵐;彭彥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重慶海關口岸門診部)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1J5/00;A61L2/10;A61L2/18;A61M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4011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出入境 口岸 自動 醫療衛生 檢疫 通行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涉及出入境口岸衛生檢疫技術領域。該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包括身份驗證關卡、全身消毒通道、體溫檢測關卡、危險隔離關卡以及安全通行通道,所述身份驗證關卡由身份信息確認、出入境國家確認以及出入境簽證確認組成,所述全身消毒通道由透明消毒通道、全方位自動消毒噴淋系統以及通風系統組成。通過設計身份驗證關卡、全身消毒通道、體溫檢測關卡、危險隔離關卡以及安全通行通道,可以全程完成對出入境人員的自動衛生檢疫工作,無需檢疫人員與出入境人員面對面接觸,大大降低了檢疫人員被感染的風險,更好的對檢疫人員起到保護作用,值得大力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出入境口岸衛生檢疫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
背景技術
衛生檢疫是衛生檢疫涉外執法機關,及其下屬的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在對外開放的國境口岸,對入出境人員依法實施如下主要衛生檢疫內容: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體組織、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攜帶人、托運人或者郵遞人必須向衛生檢疫機關申報并接受衛生檢疫,未經衛生檢疫機關許可,不準入境、出境,入境、出境的旅客、員工個人攜帶或者托運可能傳播傳染病的行李和物品應當接受衛生檢查,檢驗檢疫局對來自疫區或者被傳染病污染的各種食品、飲料、水產品等應當實施衛生處理或者銷毀,并簽發衛生處理證明。
傳統的出入境口岸的衛生檢疫通常都是采用人工進行檢查的,但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發展,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檢疫的方法,會給檢疫人員帶來較大的風險,人工檢疫需要檢疫人員面對面與出入境人員進行接觸,一旦發生防護用具發生破損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檢疫人員被感染,從而給檢疫人員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為此,我們急需研發出了新的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以便利用該套系統對出入境人員進行自動的醫療衛生檢疫,從而減小檢疫人員的感染風險,更好的對檢疫人員起到保護作用。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解決了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發展,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檢疫的方法,會給檢疫人員帶來較大的風險,人工檢疫需要檢疫人員面對面與出入境人員進行接觸,一旦發生防護用具發生破損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檢疫人員被感染,從而給檢疫人員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包括身份驗證關卡、全身消毒通道、體溫檢測關卡、危險隔離關卡以及安全通行通道。
優選的,所述身份驗證關卡由身份信息確認、出入境國家確認以及出入境簽證確認組成。
優選的,所述全身消毒通道由透明消毒通道、全方位自動消毒噴淋系統以及通風系統組成。
優選的,所述體溫檢測關卡由紅外體溫檢測器和體溫異常報警系統組成。
優選的,所述危險隔離通道由透明隔離通道、紫外線消毒系統以及隔離服自取系統組成。
優選的,所述安全通行通道由安全通行引導通道和語音播報指引系統組成。
一種出入境口岸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的運行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S1.當出入境人員進入自動醫療衛生檢疫通行系統中后,首先會到達身份驗證關卡,該身份驗證關卡會利用相關設備對出入境人員的身份信息、出入境國家以及出入境簽證進行確認,全部確認通過后,方可通行,進入全身消毒通道,如確認未通過,出入境人員必須自動離開本身份驗證關卡,尋找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重慶海關口岸門診部),未經重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重慶海關口岸門診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58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