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度脫除煙氣超細粉塵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8774.1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95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會明;張飛龍;劉海倫;張宏策;劉輝;宋立立;孫曉斌;于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韓曉梅 |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門頭***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度 脫除 煙氣 粉塵 脫硫 除塵 系統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深度脫除煙氣超細粉塵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脫硫除塵塔、水洗箱、工藝水箱、脫硫除塵循環泵、水洗循環泵、霧化噴淋泵和除霧器沖洗水泵,所述脫硫除塵塔與水洗箱、工藝水箱相連接設置;所述工藝水箱、水洗箱的箱頂均設置工藝水補水口,工藝水箱、水洗箱的箱底均設置排水口,工藝水箱能夠通過補水口進行補水,工藝水箱的排水口與水洗箱的補水口相連接設置,水洗箱的排水口與脫硫除塵塔相連接設置。本系統將脫硫、除塵、除霧三個過程整合在一起,實現一體化裝置設計,無需額外的除塵裝置及系統,具有占地面積小,設備成本及運行成本低,且脫硫及除塵效率高,尤其適用脫除煙氣中的超細粉塵,從而滿足環保驗收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技術領域,涉及煙氣濕法脫硫除塵除霧系統,尤其是一種深度脫除煙氣超細粉塵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及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的治理力度越來越大,不僅要求燃煤電廠、鋼廠進行煙氣超低排放改造,還要求國內各種行業的化工廠也實現近零排放,要求出口煙氣粉塵的排放指標≤10mg/Nm3,部分地區還要求煙塵濃度低于5mg/Nm3。常規的除塵除霧裝置已經難以達到排放要求。
常規的脫硫除塵除霧裝置僅對顆粒粒徑為10μm以上的粉塵起作用,對10μm以下的粉塵脫除效果較差。且一般燃煤電廠的煙氣會先經過電除塵進行粉塵去除,進入脫硫系統的粉塵含量在30mg/Nm3以內,經過常規的脫硫除塵除霧裝置,也可以實現10mg/Nm3以下的粉塵排放標準。但是一些小型化工行業的煙氣中粉塵含量較高,可以達到幾百甚至幾千mg/Nm3的量級,且沒有設置單獨的除塵系統,也有的雖然設置了布袋除塵,但由于化工行業煙氣的特殊性,布袋經常堵塞,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設備及運行成本都比較高,一些小型化工廠難以承受,因此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難度很大。對于這樣的行業,通過常規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只能脫除一部分大粒徑的粉塵,難以滿足排放標準,尤其是10μm以下的超細粉塵,基本上是無法脫除。
對于10微米以下的超細粉塵,利用噴霧抑塵原理,即通過霧化裝置把水霧化,形成許多高速運動的細小水霧,去結合和粘附超細粉塵,利用水的張力作用來除塵。將水霧化之后能大面積增加水霧與粉塵的接觸面積,實現更好的除塵效果,且能大幅節省水耗。水跟其他親水性物質接觸,表面張力越大,越難以相互吸附。如果水霧顆粒粒徑遠大于粉塵顆粒,粉塵僅僅跟隨水霧顆粒周圍的氣流運動,水霧顆粒和粉塵顆粒接觸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從而達不到除塵作用;而當水霧顆粒和粉塵顆粒粒徑大小相當,水的表面張力越小,凝聚的可能性越大,隨著凝聚的粉塵團變大加重,很容易降落。
通過檢索,尚未發現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相關的專利公開文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深度脫除煙氣超細粉塵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及應用,該系統具有占地面積小,設備成本及運行成本低,且脫硫及除塵效率高,尤其適用脫除煙氣中的超細粉塵,從而滿足環保驗收要求。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深度脫除煙氣超細粉塵的脫硫除塵除霧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脫硫除塵塔、水洗箱和工藝水箱,所述脫硫除塵塔與水洗箱、工藝水箱相連接設置;所述工藝水箱、水洗箱的輸入端均包括設置在箱頂的工藝水補水口,工藝水箱、水洗箱的輸出端均包括設置在箱底的排水口,工藝水箱能夠通過補水口進行補水,工藝水箱的排水口與水洗箱的補水口相連接設置,水洗箱的排水口與脫硫除塵塔相連接設置;
所述脫硫除塵塔包括塔體、漿液池、入口煙道、脫硫段、水洗段、霧化除塵段、除塵除霧段和煙氣出口,所述塔體內的底部設置漿液池,該塔體的頂部設置煙氣出口,漿液池上方的塔體上相連通設置入口煙道,入口煙道、煙氣出口之間的塔體內同軸由下至上依次間隔設置脫硫段、水洗段、霧化除塵段、除塵除霧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7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