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旋轉式高精度力矩秤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49672.3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17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孔丹群;鞠鵬;李俊;王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乾利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12 | 分類號: | G01M1/12;G01M1/02;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劉囝 |
| 地址: | 21003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高精度 力矩 | ||
本發(fā)明公開了旋轉式高精度力矩秤,包括測試架裝置、旋轉裝置、力矩測量裝置和測試座裝置;其中:測試架裝置固定在旋轉裝置的頂部,旋轉裝置固定在力矩測量裝置的頂部,力矩測量裝置固定在測試座裝置上,測試座裝置包括測試架保護裝置、槳葉定位保護裝置和測試底座裝置;測試架保護裝置、槳葉定位保護裝置均固定在測試底座裝置上,且測試架保護裝置位于測試架裝置下方,力矩測量裝置包括傳感器上墊板、傳感器、支腳、傳感器下墊板、測試板、翻轉架;翻轉架固定在測試底座裝置上,傳感器上墊板固定在傳感器頂部受力端,傳感器下墊板頂端固定在傳感器底部支撐端,本發(fā)明,具有操作簡單、測試精度高和測試重復性好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物體靜平衡力矩測量技術領域,具體為旋轉式高精度力矩秤。
背景技術
螺旋槳式動力裝置由于其低速經濟性在通用航空和支線運輸航空領域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其在發(fā)動機驅動下高速旋轉,產生拉力牽引飛機飛行,使得螺旋槳成為飛機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這也促使螺旋槳要具有良好的平衡性。但在螺旋槳的實際生產中,其各個葉片所具有的幾何形狀不,會造成葉片的質量不等,角度不等,使螺旋槳的質心不在其旋轉軸線上,從而造成靜不平衡。或在運轉中由于氣流的影響,與堅硬的物體碰撞,導致葉片彎曲卷邊變形,使螺旋槳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后,軸系、主機和機體都會有反常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時將很難調整其飛行方向和姿態(tài),嚴重時將導致飛機墜毀。因此,需要對槳葉力矩開展高效高精度測量方法,以保障槳葉靜平衡裝調的可靠實施。
螺旋槳槳葉的靜平衡測量就是對單個槳葉的質量、槳葉大矩、槳葉小矩的測量。對槳葉靜平衡測量通常有兩種測試原理:(1)絕對法測量原理,直接測量被測槳葉的平衡測量方法;(2)比較法測量原理,采用被測槳葉與標準槳葉進行比較的平衡測量方法。通常采用絕對法測量確定標準槳葉的數(shù)值,然后通過比較法完成槳葉的力矩平衡測量。
槳葉力矩平衡測量根據(jù)所選用的手段不同,可以分為天平力矩平衡測量法和傳感器力矩平衡測量法2種方法。目前國內外仍大量采用天平力矩平衡測量法,通過砝碼來測量槳葉的數(shù)值,利用天平平衡原理,通過懸掛標準砝碼和移動砝碼的位置實現(xiàn)槳葉力矩的測量,該方法存在測試精度低,測試效率低,人員操作因素影響大,測試重復性難以保證;隨著測試技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傳感器力矩平衡測量法,利用測力傳感器直接測量槳葉的力矩數(shù)據(jù),但目前槳葉力矩傳感器測試方法仍存在測試精度低,采用單次測量隨機性大,重復性差。
因此,在目前的槳葉力矩測試與配平領域中,存在著測試精度低、重復性差、測試效率低、人員操作對槳葉力矩測試的影響大的問題,難以高效高精度實現(xiàn)槳葉力矩的測量與裝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轉式高精度力矩秤,該裝置操作方便,測試精度高。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旋轉式高精度力矩秤,包括測試架裝置、旋轉裝置、力矩測量裝置和測試座裝置;其中:
測試架裝置固定在旋轉裝置的頂部,
旋轉裝置固定在力矩測量裝置的頂部,
力矩測量裝置固定在測試座裝置上,
測試座裝置包括測試架保護裝置、槳葉定位保護裝置和測試底座裝置;
測試架保護裝置、槳葉定位保護裝置均固定在測試底座裝置上,且測試架保護裝置位于測試架裝置下方。
進一步的,力矩測量裝置包括傳感器上墊板、傳感器、支腳、傳感器下墊板、測試板、翻轉架;
翻轉架固定在測試底座裝置上,
傳感器上墊板固定在傳感器頂部受力端,
傳感器下墊板頂端固定在傳感器底部支撐端,
測試板固定在翻轉架頂部,
支腳固定在測試板底部遠離翻轉架一側,并與傳感器上墊板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乾利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京乾利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96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