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濕敏變色微膠囊、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3985.8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169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3 |
| 發明(設計)人: | 金淑蘭;丁琳;吳浩;時詠松;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華潔靈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3/14 | 分類號: | B01J13/14;B01J13/20;D06M23/12;D06M15/643;D06M15/423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田靜 |
| 地址: | 321037 浙江省金華***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色 微膠囊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濕敏變色微膠囊及其至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包覆有有機液層的變色硅膠與乳化劑水溶液混合;步驟二、向步驟一的混合液中加入含有尿素和甲醛的高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和低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45℃至55℃反應2至3小時得微膠囊;步驟三、將步驟三制得的微膠囊置于乙醇浸泡,膠囊側壁成孔洞;將具有孔洞的微膠囊清洗干燥得目標產物;該發明利用原料的配合制得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遇濕變色微膠囊,微膠囊的殼層具有孔洞,變色靈敏度高,可實現重復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濕敏變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濕敏變色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微膠囊是通過成膜材料包覆分散性的固體、液體或氣體而形成的具有核-殼結構的微小容器,通常將成膜材料形成的包覆膜稱為壁材或囊壁(一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成膜材料內部被包覆的物質稱為芯材或囊芯。微膠囊大小和形狀,隨著制備工藝的不同而在很大范圍內變化。微膠囊大小通常在2至1000μm范圍內,直徑小于1μm的膠囊稱為納米膠囊,直徑大于1000μm的膠囊稱為大膠囊。囊壁厚度在0.2至10μm不等,囊芯在微膠囊總質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在20至95%范圍內變化。隨著微膠囊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制備出粒徑在1至1000nm的納米膠囊。微膠囊化是指用涂層薄膜或殼材料敷涂微小的固體顆粒、液滴或氣泡。含固體粒子的微膠囊形狀幾乎與囊內固體形狀一致,含液體或氣體的微膠囊的形狀一般是球形的。微膠囊是由被包裹材料和包裹材料組成的。包于內部的材料一般稱為活性物、活性劑、芯材料、內相、核、有效載荷或填充物。包囊材料通常稱作壁、載體、殼、涂層或膜,它可以是有機聚合物、水溶膠、糖、蠟、脂肪、金屬或無機氧化物等。
現有技術中使用濕敏變色在紡織技術的應用多是通過將濕敏染料以印染加工的方式整理到紡織品上。濕敏變色的原理是濕敏變色染料結構會隨著環境中濕度的變化而改變,導致其對可見光的吸收光譜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最終顏色的呈現,濕敏變色的材料較為復雜,且重復變色的效果不佳,限制變色纖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敏變色微膠囊的制備方法,該發明利用原料的配合制得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遇濕變色微膠囊,微膠囊的殼層具有孔洞,變色靈敏度高,可實現重復使用。
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濕敏變色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包覆有有機液層的變色硅膠與乳化劑水溶液混合;
步驟二、向步驟一的混合液中加入含有尿素和甲醛的高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和低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
45℃至55℃反應2至3小時得微膠囊;
步驟三、將步驟三制得的微膠囊置于乙醇浸泡,膠囊側壁成孔洞;
將具有孔洞的微膠囊清洗干燥得目標產物。
優選所述步驟一有機液層為植物油或者甘油。本發明通過變色硅膠球表面的覆蓋有機液層利于變色硅膠顆粒與脲醛樹脂之間留有間隙,利于水分的進出,同時也保證了變色硅膠在制備過程中的穩定性,涂覆在變色硅膠顆粒表面的有機液層在步驟三的洗滌過程中被清潔,制備工藝簡單。
優選步驟二中預聚體包括高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和低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
所述高分子預聚體按照質量份數將8份尿素、24份37%的甲醛溶液和50份去離子水混合,調節反應體系pH值為9,攪拌下恒溫反應,得到高分子量水溶性預聚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華潔靈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未經金華潔靈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39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慣導系統東向陀螺漂移及航向誤差校準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自動螺旋式扭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