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全外顯子測序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6348.8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77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段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源古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3 | 分類號: | C12Q1/6883;C12Q1/6869;G16B20/50;G16B20/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507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全外顯子測序 檢測 基因 遺傳病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全外顯子測序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基因組DNA提取:采用試劑盒及標準DNA提取方法提取基因組DNA;S2、基因捕獲:基因組DNA經DNA切割儀切割、末端修復、接頭連接、PCR擴增、雜交捕獲;S3、測序:高通量測序采用Illumina HiSeq平臺進行全外顯子測序;S4、數據分析:分析測序結果,包括測序深度、測序長度、測序總量;S5、篩選:使用數據庫進行已知或疑似致病突變篩選;S6、檢測結果解讀:選用人類表型標準術語或人類在線孟德爾遺傳數據庫術語篩選致病基因。所述方法可以進行單基因遺傳病診斷,快速明確病因,對于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一種利用全外顯子測序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外顯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會被保存下來,并可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被表達為蛋白質。外顯子是最后出現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稱表達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轉錄產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術語外顯子也指編碼相應RNA外顯子的DNA中的區域。所有的外顯子一同組成了遺傳信息,該信息會體現在蛋白質上。在人類基因中大約有180000個外顯子,占人類基因組的1%,約30MB,人類基因組的蛋白編碼區域大約包含85%的致病突變。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由于單個基因的突變而引起的遺傳病,又稱孟德爾遺傳病。它的遺傳方式遵循孟德爾定律,突變既可來自父母,也可源于自身,都有遺傳給下一代的可能。單基因遺傳病的單一發病率低,但種類繁多,目前己發現的有9000多種,因此總體發病率較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在全球出生人口中所有單基因遺傳病的累計發病率高達10/1000。單基因遺傳病危害嚴重,大多數致畸,致殘甚至致死,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臨床診斷困難。全外顯子組測序是利用序列捕獲技術將全基因組外顯子區域脫氧核糖核酸捕捉并富集后進行高通量測序的基因組分析技術,對于遺傳病的檢測具有巨大的意義。利用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將會是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的一種有效檢測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利用全外顯子測序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所述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可以進行單基因遺傳病診斷,快速明確病因,可以指導臨床治療及判斷預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所述方法還能節省臨床時間,性價比高,對于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全外顯子測序檢測單基因遺傳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基因組DNA提取:采用試劑盒及標準DNA提取方法提取基因組DNA;
S2、基因捕獲:基因組DNA經DNA切割儀切割、末端修復、接頭連接、PCR擴增、雜交捕獲;
S3、測序:高通量測序采用Illumina HiSeq平臺進行全外顯子測序;
S4、數據分析:分析測序結果,包括測序深度、測序長度、測序總量;
S5、篩選:變異采用軟件進行注釋,使用數據庫進行已知或疑似致病突變篩選,并對每個變異進行分類;
S6、檢測結果解讀:選用人類表型標準術語或人類在線孟德爾遺傳數據庫術語篩選致病基因。
優選地,所述步驟S1采用的試劑盒為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 50次提取試劑盒。
優選地,步驟S2中雜交捕獲所采用的試劑為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 v1。
優選地,步驟S2中基因組DNA經DNA切割儀切割得到的為180-200bp的片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源古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源古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34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