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4240.5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2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高劍;高健峰;嚴丁劉;于坤;劉春寧;毛成思;李揚眉;吳彥震;馬庶;諸旻;馬明杰;楊建豐;岳貴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領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羅曉鵬 |
| 地址: | 201708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油 蒸發 系統 及其 蒸汽 循環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包括一進氣組件、一進油組件、一油氣分離器和一導入組件,進氣組件形成一送氣口,進油組件形成一送油口,氣液分離器具有一底壁、一側壁以及一頂壁,側壁的內側、底壁的內側和底壁形成一分離室,頂壁被密封地蓋合于分離室,側壁設置至少一進口和一出口,導入組件包括一導流管和一脫附泵,導流管具有一導入口和一導出口,脫附泵被連通于導流管,導流管具有與進口連通的一第一管部和與出口連通的一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一端形成的導入口,被同時連通于送氣口和送油口,另一端被以能夠將導入的氣流從側壁相切的方向導入分離室的方式連通于進口,第二管部的一端形成所述出口而另一端被連通于導出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車輛的油氣蒸發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小轎車逐漸地普及于中小家庭之中。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現有的汽車設計廠商都在改善汽車的性能,尤其是用戶體驗和汽車的耐用性。
不僅僅是小轎車,對于其它類型的燃油車皆是如此。燃油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用戶會聽到噪音,其中噪音的來源有很多,例如,車輛輪胎和底面摩擦,車輛的發動機中各零部件之間的摩擦等。此外,車輛的油氣傳導系統中油氣在管道中的流通也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顯然,這樣的缺陷是用戶無法容忍的。此外,由于尤其在管道中的流通的路徑都是沿著管道延伸的方向進行的,而車輛設計過程中,管道的延伸方向千奇百怪,尤其是在車輛的油氣蒸發系統中的管道。
油氣蒸發系統包括活性炭罐、閥體、進氣組件和進油組件。在燃油蒸發控制(EVAP)中還包括一主動脫附泵。在所述油氣蒸發系統工作預定時間后,整個所述油氣蒸發系統處于高熱狀態(也即熱機狀態),一些氣態的燃油還未來得及回流,閥體就已經關閉。這些處于氣態的油蒸汽,在所述油氣蒸發系統轉為冷卻狀態(也即冷機狀態)預定時間后,一些油滴凝固在管道的內壁,而有些油滴則可能進入主動脫附泵中。凝固在管道內壁上的油滴不僅會阻礙后續充入所述油氣蒸發系統中的氣體,導致噪音的增大。長期如此,進入主動脫附泵中的油滴不僅會使主動脫附泵的壽命減少,而且還會使得主動脫附泵中的一些潤滑油等有機會被油滴帶走,從而使得主動脫附泵中各個部件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進而產生較大的噪音,長期工作會造成脫附泵失速,引起ECU報警,車輛顯示故障碼,需要進行更換脫附泵處理。
更重要的是,只有當油氣蒸發系統蒸發形成的油蒸汽更多地進入內燃機的燃燒室中燃燒,才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燃油。一旦過多的燃油以液油的形式進入發動機中燃燒,將會導致燃油的不充分燃燒,這樣不僅會導致內燃機油耗的增加,而且會產生較多的廢氣,這就與現在國家提倡的節能環保沖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中所述燃油蒸發系統中設置一氣液分離器,其中所述氣液分離器能夠引導燃油蒸發系統中氣體的流通,以降低所述燃油蒸發系統所產生的噪音。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中所述燃油蒸發系統的所述氣液分離器能夠延長所述燃油蒸發系統氣體流通的路徑,從而能夠滯留所述燃油蒸發系統中處于熱機狀態下處于氣態的油蒸汽,從而避免油蒸汽進入其他部件和附著在管道內壁。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中所述燃油蒸發系統的所述氣液分離器能夠避免熱機和冷機轉換過程中,過多的油氣進入所述主動脫附泵中,從而延長所述主動脫附泵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中所述燃油蒸發系統的所述氣液分離器能夠通過離心的方式實現液油的分離,進而能夠避免燃油的浪費。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油蒸發系統及其油蒸汽循環方法,其中所述燃油蒸發系統的所述氣液分離器能夠實現液油的分離,并且能夠回收分離后的液態油,從而能夠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亞大汽車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42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