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竄流量確定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5535.6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93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滔;胡勇;李騫;彭先;趙梓寒;蔡珺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8 | 分類號: | G06F30/28;G06F30/25;G06F113/08;G06F119/14;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李珂珂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量 確定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竄流量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固相顆粒,以使添加的固相顆粒之間構成孔隙,得到第三模型,所述第三模型為孔隙模型;對所述第三模型中的流體施加預設壓力梯度,以使所述流體按照格子-玻爾茲曼演化關系進行演化,直至所述流體處于穩定狀態;
在所述第三模型中添加裂縫,得到第一模型,所述第一模型為裂縫-孔隙雙重介質模型,所述第一模型包括固相顆粒、固相顆粒之間的孔隙和裂縫,且所述第一模型由網格構成;模擬所述第一模型中的流體滲流,直至所述第一模型中的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一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第一流量;
為所述第一模型中的孔隙對應的網格添加第一標記,得到第二模型,所述第一標記表示對應的網格為固相顆粒,所述第二模型為裂縫模型,且所述第一模型與所述第二模型中的裂縫相同;模擬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流體滲流,直至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二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第二流量;
將所述第一流量與所述第二流量之間的差值,確定為所述裂縫-孔隙雙重介質的竄流量;
所述在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固相顆粒,以使固相顆粒之間構成孔隙,得到第三模型,包括:
獲取目標參數,所述目標參數包括固相顆粒的半徑及孔隙度,所述孔隙度指示所述第三模型中的孔隙空間體積之和與所述第三模型體積的比值;
根據所述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直至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的孔隙空間體積之和與所述目標三維區域體積的比值等于所述孔隙度時,將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作為所述第三模型;
所述固相顆粒的半徑為多個,所述目標參數還包括每個半徑對應的體積占比,所述體積占比為同一半徑對應的固相顆粒的體積與固相顆粒總體積的比值,所述固相顆粒總體積根據所述孔隙度確定;所述根據所述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直至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的孔隙空間體積之和與所述目標三維區域體積的比值等于所述孔隙度時,將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作為所述第三模型,包括:
按照多個半徑的排列順序,遍歷所述多個半徑;
根據第一個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第一個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直至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所述第一個半徑對應的固相顆粒的體積與所述固相顆粒總體積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個半徑對應的體積占比;
根據下一個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下一個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直至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所述下一個半徑對應的固相顆粒的體積與所述固相顆粒總體積的比值,等于所述下一個半徑對應的體積占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所述第一模型中的流體滲流,直至所述第一模型中的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一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第一流量,包括:
對所述第一模型中的流體施加所述預設壓力梯度,以使所述流體按照格子-玻爾茲曼演化關系進行演化,直至所述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一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所述第一流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流體滲流,直至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二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第二流量,包括:
對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流體施加所述預設壓力梯度,以使所述流體按照所述格子-玻爾茲曼演化關系進行演化,直至所述流體處于穩定狀態,確定所述第二模型的出口端裂縫的流量,作為所述第二流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為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的每個網格添加第二標記,所述第二標記表示對應的網格為孔隙;
所述根據所述半徑,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添加具有所述半徑的球體固相顆粒,包括:
在所述目標三維區域中隨機指定一個坐標點;
為以所述坐標點為球心,具有所述半徑的球體區域內的網格添加所述第一標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553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