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化澆筑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36701.4 | 申請日: | 2020-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780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汪慶豪;金明春;麻玉俠;梅春燕;龔孫武;王柏軍;梁孝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26/14;E04B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喬浩剛 |
| 地址: | 325500 浙江省溫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一體化 澆筑 建筑 房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建筑房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澆筑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清理工地;S2.構建地基;S3.開設排水;S4.基礎施工;S5.搭建模板;S6.填充防漏;S7.材料準備;S8.一體澆筑;S9.后期養護;S10.后期處理。本發明通過施工前準備、澆筑、養護以及后處理等步驟將房屋進行一體化澆筑施工,該施工方法相比較于傳統的施工方法,不僅能夠較大減少施工時間,而且還提高了施工的質量,較大減少了現有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出現自收縮,從而導致澆筑模板的變形與強度不足的問題,節省了大量的模板費用,較大程度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房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澆筑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預制裝配式住宅,是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建造住宅,是將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將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建成的住宅。這樣的房屋可將房屋建筑工業化,大大縮短了房屋建設周期,而且可以降低建造成本,對于抑制房價也會起到作用。
但是,現有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容易出現自收縮,從而導致澆筑模板的變形與強度不足,降低了房屋的施工質量。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一體化澆筑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清理工地:根據施工圖紙的設計,圈出待施工土地范圍,對待施工土地進行雜物清理;
S2.構建地基:確定待施工建筑房屋的具體位置以及占地面積,并予以標記,先用挖掘機和裝載機進行機械開挖、平整,再使用壓路機將該位置的土地壓實;
S3.開設排水:在靠近地基的位置設置多條排水槽,且保證排水通暢,避免雨水浸泡地基;
S4.基礎施工:按照施工圖紙的設計,在地基處搭建出建筑房屋的框架模型;
S5.搭建模板:在框架模型外側搭建建筑模板,并將建筑模板固定于框架模型外側;
S6.填充防漏:將建筑模板連接處產生的縫隙中填充灌封膠,然后晾曬至干燥;
S7.材料準備:配制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的原料中,采用收縮率小的水泥,且水泥的重量含量控制在混凝土總重量的20%以內;
S8.一體澆筑:將配置完成的混凝土分層建筑,且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為0.5~0.6m;同時對其進行振搗,振搗棒振動的間距為0.4~0.7m;
S9.后期養護:在澆鑄完成后,應在8~12h內對澆筑后的混凝土進行保濕和控溫;
S10.后期處理:在澆筑完畢后,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拍振,抹去混凝土表面浮漿,實行二次抹壓,以減少混凝土表面沉降收縮裂縫;之后先拆除外側模板、松動墻體內側模板,2~4天后同時拆除頂板和墻體內側模板。
優選地,所述步驟S3中,所述排水槽距離地基邊緣的水平距離為10~20m,最低處低于地基最低處的垂直距離為0.2~0.4m,且排水槽最低處設置有抽水泵。
優選地,所述步驟S5中,所述建筑模板遠離框架模型的一側設置有防水層。
優選地,所述步驟S7配置的混凝土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組成:
水泥40~60份、水20~50份、砂60~80份、骨料60~100份、粉煤灰1~3份、穩定劑2~4份、觸變潤滑劑0.3~5份、速凝劑4~8份、膨脹劑0.3~0.7份。
優選地,所述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或中低熱水泥。
優選地,所述步驟S8中,墻體澆鑄完成后需要沉降2~4h后再進行頂板的澆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瑞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367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