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695413.1 | 申請日: | 2020-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75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白云;嚴政杰;肖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商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1L23/04 | 分類號: | B61L2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6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鐵軌 線路 軌枕 道床 健康 維護 異物 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涉及鐵路機構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平臺和調節機構,所述安裝平臺的左右兩端下方均設置有傳動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承壓盤、螺紋套、螺紋柱、銜接軸、軸承套和搖臂,所述螺紋套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柱,所述銜接軸的中部設置有軸承套,所述調節機構遠離傳動機構的一側設置有輪組機構,該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增加結構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整個裝置的使用性能,改良后的設備不僅可以通過輪組半徑的改變來改變移動速度,還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寬度的鐵軌結構,有效滿足了人們的使用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鐵路機構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鋼軌是鐵路軌道的主要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導機車車輛的車輪前進,承受車輪的巨大壓力,并傳遞到軌枕上,鋼軌必須為車輪提供連續、平順和阻力最小的滾動表面,在電氣化鐵道或自動閉塞區段,鋼軌還可兼做軌道電路之用,軌枕又稱枕木,也是鐵路配件的一種,只不過現在所用材料不僅僅是木材,因此叫軌枕更加科學,別看軌枕的模樣單調劃一,貌不驚人,它的作用可不小,軌枕既要支承鋼軌,又要保持鋼軌的位置,還要把鋼軌傳遞來的巨大壓力再傳遞給道床,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柔韌性和彈性,硬了不行,軟了也不行,列車經過時,它可以適當變形以緩沖壓力,但列車過后還得盡可能恢復原狀。
但是現有的鐵路線路外部結構較為簡單,在對道床內部的異物檢測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手動操作,其操作方式較為危險,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并且不夠方便快捷,大大影響了檢測的工作效率,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等缺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鐵路線路外部結構較為簡單,在對道床內部的異物檢測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手動操作,其操作方式較為危險,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并且不夠方便快捷,大大影響了檢測的工作效率,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等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鐵軌線路軌枕及道床健康維護用異物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平臺和調節機構,所述安裝平臺的左右兩端下方均設置有傳動機構,且傳動機構的前后兩端均設置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承壓盤、螺紋套、螺紋柱、銜接軸、軸承套和搖臂,且承壓盤的內部設置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柱,且螺紋柱的左端設置有銜接軸,所述銜接軸的中部設置有軸承套,且銜接軸的做單設置有搖臂,所述調節機構遠離傳動機構的一側設置有輪組機構。
可選的,所述安裝平臺包括水平基面、上層基面、橡膠墊、安裝基面、固定鉚釘、螺紋孔和連接螺絲,所述水平基面的左右兩端均設置有連接螺絲,且水平基面的下方設置有上層基面,所述上層基面的內部設置有固定鉚釘,且上層基面的下方設置有橡膠墊,所述橡膠墊的下方設置有安裝基面,且安裝基面的內部設置有螺紋孔。
可選的,所述水平基面的下表面與上層基面的上表面之間緊密貼合,且水平基面、上層基面、橡膠墊和安裝基面的中軸線之間相重合,并且螺紋孔等距分布于安裝基面的下端內部。
可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支撐座、固定套、固定軸承、轉軸和銜接盤,所述支撐座的下方設置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內部設置有固定軸承,所述固定軸承的內部設置有轉軸,且轉軸的前后兩端均設置有銜接盤。
可選的,所述支撐座與固定套之間為一體式結構,且固定套和固定軸承各自之間均關于轉軸的中心線相對稱,并且轉軸通過固定軸承構成旋轉結構。
可選的,所述承壓盤的中軸線與轉軸的中軸線之間相重合,且承壓盤與銜接盤之間緊密貼合。
可選的,所述螺紋套貫穿于承壓盤的內部,且螺紋柱貫穿于螺紋套的內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商大學,未經重慶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6954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