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79114.1 | 申請日: | 202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67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波;王德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舟救生裝備(東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C9/11 | 分類號: | B63C9/11;B63C9/125;B63C9/20;B32B27/30;B32B9/00;B32B3/18;B32B1/08;B32B9/04;B32B11/00;B32B33/00;B32B3/0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黃少波 |
| 地址: | 224200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安全性 多功能 激流 救援 救生衣 使用方法 | ||
1.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包括救援救生衣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的前側腰部設置有口袋(2),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的前側且靠近右側肩部的位置處設置有防水照明燈(3),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的前側且靠近左側肩部的位置處設置有閃爍燈(4),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的胸口處設置存水組件(5),所述存水組件(5)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收納組件(6),所述收納組件(6)上卷繞有彈性伸縮軟管(7),所述彈性伸縮軟管(7)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8),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的后側設置有背包(9);
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浮力層(11)、保護層(12)、保溫層(13)和氣囊(14),所述保溫層(13)通過碳纖維遠紅外電發熱布制成,所述救援救生衣本體(1)上設置有與氣囊(14)連通的充氣口,且充氣口上設置有堵蓋;
所述保護層(12)包括與浮力層(11)連接的第一巖棉層(121),所述第一巖棉層(121)的底部內壁均勻設置有緩沖筒(122),所述緩沖筒(122)的頂部均連接在防火層(123)上,且防火層(123)貼合設置在第一巖棉層(121)上,所述防火層(123)的頂部均勻設置有緩沖組件(124),所述緩沖組件(124)的頂部均連接在第二巖棉層(125)上,所述第二巖棉層(125)貼合設置在第一巖棉層(121)上,且第二巖棉層(125)的頂部與浮力層(11)連接;
所述緩沖筒(122)包括設置在第一巖棉層(121)上的阻燃膠層(1221),所述阻燃膠層(1221)包裹在防水層(1222)上,所述防水層(1222)的內部填充有塑料泡沫層(1223),所述塑料泡沫層(1223)包裹在固定塊(1224)上,所述固定塊(1224)包括固定環(12241),所述固定環(12241)的內壁均勻活動連接有弧形骨架(12242),所述弧形骨架(12242)上均連接有支撐骨架(12243),所述支撐骨架(12243)遠離緩沖筒(122)的一端均連接在固定球(12244)上,所述固定塊(1224)的外部均勻設置有彈性片(1225),且彈性片(1225)呈C形結構,相鄰背向設置的兩組所述彈性片(1225)之間連接有彈性環(1226);
所述緩沖組件(124)包括設置在第二巖棉層(125)上的緩沖彈簧(1241),所述緩沖彈簧(1241)的底部連接在防火層(123)上,所述第二巖棉層(125)的底部鉸接有兩組結構相同的連接桿(1242),兩組所述連接桿(1242)的底部鉸接在橡膠球(1243)上,兩組所述橡膠球(1243)的相對側均與彈性條(1244)連接,兩組所述橡膠球(1243)的底部均鉸接有支撐桿(1245),兩組所述支撐桿(1245)的底端均鉸接在防火層(12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組件(5)包括固定連接在救援救生衣本體(1)上的存水盒(51),所述存水盒(51)的右側通過螺紋連接有蓋體(52),所述存水盒(51)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飲水瓶(53),所述彈性伸縮軟管(7)的底端與飲水瓶(53)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納組件(6)包括設置在存水盒(51)上的兩組結構相同的支撐板(61),兩組所述支撐板(61)上均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62),所述第一連接塊(62)的頂部活動連接有圓桿(63),所述圓桿(63)的兩端均設置有擋板(64),所述第一連接塊(62)的頂部設置有兩組結構相同的螺栓(65),且兩組所述螺栓(65)的頂端均延伸至第二連接塊(66)的上方,所述第一連接塊(62)和第二連接塊(66)的相對側均設置有弧形的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9)包括縫合在救援救生衣本體(1)上的包體(91),所述包體(91)上設置有蓋布(92),所述包體(91)內從右到座依次設置有溫度傳感器(93)、微控制器(94)和蓄電池(95),所述溫度傳感器(93)的輸出端與微控制器(94)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微控制器(94)的輸出端分別與防水照明燈(3)、閃爍燈(4)和碳纖維遠紅外電發熱布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按照正常方式將救援救生衣本體(1)穿戴在身上,并將蓄電池(95)上的導線依次與溫度傳感器(93)、微控制器(94)和碳纖維遠紅外電發熱布連接,同時通過充氣口向氣囊(14)內充氣,使得氣囊(14)貼合在人體上,避免與人體留有縫隙,導致水流與人體大面積接觸;
S2:救生員進入激流后,通過微控制器(94)啟動防水照明燈(3)和閃爍燈(4),使得救援救生衣本體(1)具有照明以及提示救生員所在位置的功能,方便救援,且使得落水者容易發現救生員,可以滿足救生員在夜間救援時的使用需求,通過溫度傳感器(93)檢測救生員身體溫度,當感覺到較冷的水溫后,通過微控制器(94)控制碳纖維遠紅外電發熱布發熱,使得溫度傳遞到人體上,使得救生員身體可以保持足夠的溫度,避免影響救援的固難程度;
S3:在激流中,快速流動的大體積物體沖擊到救援救生衣本體1上,使得第二巖棉層(125)移動,進而使得緩沖彈簧(1241)伸縮,可以對大體積物體的沖擊力進行首次緩沖,然后兩組連接桿(1242)帶動兩組橡膠球(1243)向相互遠離的方向移動,使得彈性條(1244)伸長,同時橡膠球(1243)擠壓第一巖棉層(121)以及相鄰的橡膠球(1243)互相擠壓,可以對大體積物體的沖擊力進行二次緩沖,沖擊力使得防火層(123)擠壓緩沖筒(122),使得彈性片(1225)壓縮,進而使得相互背向設置的C形結構的彈性片(1225)向相對側凸起,可以對大體積物體的沖擊力進行三次緩沖,凸起時會壓縮彈性環(1226),可以使彈性環(1226)彈性變形,可以對大體積物體的沖擊力進行四次緩沖,通過四次緩沖,可以有效地緩沖掉大體積物體對救生員身體的沖擊力,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救生員,使得救生員的救援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S4:救生員在救援時,身體會流失較多的水分,影響救援,擰開密封蓋(8),通過吸吮彈性伸縮軟管(7),使得飲水瓶(53)內的飲用水被吸進救生員的體內,使得救生員可以及時補充水分,保證了救援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通過設置有飲用水功能,可以滿足救生員的使用需求,擰開蓋體(52),可以取出飲水瓶(53),向飲水瓶(53)內加水,此時彈性伸縮軟管(7)可以在圓桿(63)上轉動,不影響取出飲水瓶(53),圓桿(63)在第一連接塊(62)和第二連接塊(66)之間轉動,同時圓桿(63)兩端的擋板(64),可以使得圓桿(63)不會脫離,通過螺栓(65)將第一連接塊(62)和第二連接塊(66)固定住,既方便生產,也不會限制圓桿(63)的半徑,而且也可以在第一連接塊(62)和第二連接塊(66)之間轉動,提高了使用時的實用性,通過圓桿(63)轉動,可以展開與收納彈性伸縮軟管(7),使得彈性伸縮軟管(7)在不使用時,不會影響救生員的救援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舟救生裝備(東臺)有限公司,未經萬舟救生裝備(東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791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城市地下管網安全監測系統
- 下一篇:免電磁干擾線纜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