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門氣密性的檢測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20908.0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98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一帆;郟超;原孝菊;王曉龍;蒯正龍;方治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6 | 分類號: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門 氣密性 檢測 方法 裝置 | ||
1.一種車門氣密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門氣密性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車門在置于預設密閉空間時承受的空氣壓力值;
在檢測到所述空氣壓力值與預設壓力閾值一致時,獲取工裝泄露工況下,所述車門的初始氣密性數據和初始貢獻量;
獲取車門基礎狀態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二氣密性數據和第二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二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和所述初始貢獻量計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據所述第二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二貢獻量計算第二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其中,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二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車門漏水孔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三氣密性數據和第三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三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三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三貢獻量計算第三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和第三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三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內飾板卡扣孔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四氣密性數據和第四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四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四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四貢獻量計算第四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及第四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四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車門內板防水膜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五氣密性數據和第五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五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五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五貢獻量計算第五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及第五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五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后視鏡安裝位置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六氣密性數據和第六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六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六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六貢獻量計算第六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及第六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六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水切位置泄漏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七氣密性數據和第七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七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七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七貢獻量計算第七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及第七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七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若不一致,則獲取玻璃呢槽泄露工況下,所述車門的第八氣密性數據和第八貢獻量;
判斷所述初始氣密性數據與所述第八氣密性數據是否一致;
若一致,則根據所述第八氣密性數據和所述第八貢獻量計算第八排查比值;
將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及第八排查比值作為車門氣密性的檢測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090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