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99050.4 | 申請日: | 2020-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75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譚向宇;蔡曉斌;楊卓;趙現平;李文云;王科;彭晶;李萍;翟少磊;楊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面向 gis 變電站 vfto 局部 放電 監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個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設置于所需監測局部放電設備處,被配置為用于判定系統VFTO、局部放電,并將VFTO信息、放電信息上傳、存儲至控制終端;
隔離開關,被配置于不同的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之間;
控制終端,被配置為通過通訊控制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和隔離開關進行操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包括:局部放電監測傳感器、VFTO監測傳感器、第一數據通訊模塊、感應無線取電模塊;
所述隔離開關,包括:開關操作模塊、第二數據通訊模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局部放電監測傳感器、VFTO監測傳感器、第一數據通訊模塊通過錫焊焊接在MOS板上,所述MOS板使用陶瓷電容進行封裝;
所述局部放電監測傳感器、VFTO監測傳感器的帶寬相同,所述VFTO監測傳感器響應時間小于預設閾值、頻帶寬度大于預設閾值;
所述操作,包括:
所述控制終端控制所述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進行、或中斷VFTO監測;以及所述控制終端控制所述隔離開關的閉合、及斷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應無線取電模塊,包括:CT取電電路和電源轉換模塊;
所述電源轉換模塊用于將CT取電電路的電能量轉化為需要的直流電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CT取電電路,包括:整流濾波電路、DC/DC模塊電路、過壓保護電路、掉電檢測電路和后備電池電路。
6.如權利要求2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VFTO監測傳感器的頻帶范圍在0.1MHz~1.5GHz之間。
7.一種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終端啟動感應無線取電模塊,上電后控制終端啟動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進行VFTO監測、系統局部放電監測,控制終端控制隔離開關進行閉合或斷開的操作;
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上傳測量得到的VFTO、局部放電信息至控制終端;
控制終端對接收信息進行儲存分析,控制終端停止VFTO及局部放電融合監測傳感器工作,操作人員可在控制終端觀察和處理所測得GIS設備VFTO及局部放電信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FTO監測,具體包括:
監測系統電壓信息;
當隔離開關進行閉合或斷開的操作時,記錄VFTO起始時間、VFTO幅值、以及VFTO起始時間前兩個工頻周期至VFTO起始時間后四個工頻周期的電壓波形;
將記錄信息上傳至控制終端,若同時滿足電壓波形上升時間在2-20ns,幅值低于2.0pu,基本頻率在5~10MHz,則判定系統發生了VFTO。
9.如權利要求7所述面向GIS變電站的VFTO及局部放電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局部放電監測,具體包括:
監測系統電壓信息;
當隔離開關進行閉合或斷開的操作時,若有局部放電情況發生,局部放電監測傳感器內置的天線傳感器可接收到局部放電輻射出的300~3000MHz頻段的特高頻電磁波信號;
對上述特高頻電磁波信號進行檢測與分析得到局部放電信息,并將所述局部放電信息存儲、上傳至控制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9905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