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活區污水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9002.0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39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錢飛;陳小云;沈俊;周粉華;陳婷婷;何碩;許飛飛;王婷;賈心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5G5/23;C05F7/00;C05G5/14;E03F1/00;E03F5/10;E03F5/18;E03F5/22;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陜西增瑞律師事務所 61219 | 代理人: | 孫衛增 |
| 地址: | 224200 江蘇省鹽城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活區 污水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活區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系統和雨水處理系統;雨水處理系統包括:雨水輸送管路、地下過濾池、地下沉降池以及地下儲水池,具體的雨水處理系統包括:S110、S120以及S130三個步驟;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裝備、污水管路、輸水管路、以及殘渣處理裝備,具體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S210、S220、S230、S230、S250、S260以及S270七個步驟;利用雨水和污水處理系統互相配合,實現城市生活區水資源利用和就近處理消化,優化生活區,形成水資源循環,降低污染并提升生活區環境。本發明監測并控制分流管的流量,優化分流器的分流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指的是一種生活區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以城市的生活區為例,如何將生活區的污水處理并就近循環利用是實現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的關鍵,另外,如何將雨水收集并整合整個生活區的污水和雨水處理系統,使生活區更優化,形成水資源循環,降低污染并提升生活區環境。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如何將生活區的污水處理并就近循環利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生活區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系統和雨水處理系統,將生活污水和雨水區分收集,再將雨水和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的水用于就近植被的灌溉和建筑用水,另外,處理獲得有機水用于就近植被的肥料,處理后的有機殘渣被壓制成圓餅狀,運輸至城市綠化區域后搗碎以作為有機土壤,實現了將生活污水和雨水經處理后就近利用的問題,解決了海綿城市城市生活區水資源管理與利用。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活區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系統和雨水處理系統;雨水處理系統包括:雨水輸送管路、地下過濾池、地下沉降池以及地下儲水池,雨水處理系統具體包括:
S110在地下井內設置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與雨水輸送管路連接,雨水輸送管路將雨水輸送至地下過濾池;
S120利用水泵將雨水過濾池中的雨水抽至地下沉降池,向地下沉降池添加消毒劑;
S130利用水泵將地下沉降池中的雨水抽至地下儲水池;
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污水處理裝備、污水管路、輸水管路、以及殘渣處理裝備,污水處理系統具體包括:
S210利用污水處理裝備獲得有機水、有機殘渣以及初級處理水;
S220將有機水利用污水管路輸送至生活區的綠植區域作為有機肥料;
S230將有機殘渣利用殘渣處理裝備干燥壓縮制成圓餅,將圓餅輸送至生活區的綠植區或城市綠化帶作為有機土壤;
S240將初級處理水集中加藥凈化處理;
S250將加藥凈化后再消毒處理;
S260將消毒處理后的水利用輸水管路輸送至地下儲水池;
S270將地下儲水池中的水用于生活區的綠植區灌溉或作為建筑用水;
雨水處理系統中,地下過濾池中設有一級過濾網、二級過濾網和三級過濾網,一級過濾網的孔隙率最大,二級過濾網的孔隙率次之,三級過濾網的孔隙率最小;地下沉降池內設有淤泥清理設備,淤泥清理設備用于請清理地下沉降池中的淤泥殘渣;地下過濾池、地下沉降池和地下儲水池的內壁均設有膠質涂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未經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9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