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及其夾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8117.8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11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運軍;秦健;邵光保;楊悅;劉海軍;徐生榮;李龍群;張鵬;杜鑫;劉舒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14 | 分類號: | B23P15/14;B23Q3/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經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邱雨家 |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淬火 轉向 加工 工藝 及其 夾具 | ||
1.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對法蘭盤(14)、止口臺(17)、內軸頸(18)以及外軸頸(19)進行第一步車處理;
S2,對內軸頸(18)進行淬火處理;
S3,對法蘭盤(14)、止口臺(17)、內軸頸(18)以及外軸頸(19)進行第二步車處理;
S4,對止口臺(17)進行鉆孔以及攻絲;
所述S2中的淬火處理為中頻淬火處理;
一種用于所述S1和所述S3中車處理的夾具,包括:
水平設置的支撐筒(1),所述支撐筒(1)的內腔中水平開設有圓臺形的支撐孔(2);
定位頂針(3),所述定位頂針(3)包括與所述支撐孔(2)相配的連接部(3a)以及位于所述支撐筒(1)外部的定位部(3b),所述定位部(3b)背離所述連接部(3a)的端部呈尖狀設置;
轉動連接于所述支撐筒(1)外壁上的驅動盤(4),所述驅動盤(4)的軸心、所述支撐筒(1)的軸心以及所述定位頂針(3)的軸心共線,所述驅動盤(4)上開設有活動燕尾槽(5),所述活動燕尾槽(5)中活動設置有與所述活動燕尾槽(5)相配合的第一燕尾體(6),所述第一燕尾體(6)上設置有活動體(7),所述驅動盤(4)上還設置有定位體(8),所述定位體(8)上轉動設置有調節桿(9),所述調節桿(9)穿過所述第一燕尾體(6)并與所述第一燕尾體(6)螺紋連接,所述調節桿(9)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活動燕尾槽(5)的長度方向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燕尾槽(5)的一端位于所述驅動盤(4)的中部,另一端貫穿所述驅動盤(4)的一側,所述活動燕尾槽(5)貫穿所述驅動盤(4)的端部與所述第一燕尾體(6)位于所述定位體(8)的同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燕尾槽(5)中還活動設置有與所述活動燕尾槽(5)相配合的第二燕尾體(10),所述第二燕尾體(10)位于所述第一燕尾體(6)與所述定位體(8)之間,所述調節桿(9)穿過所述第二燕尾體(10)并與所述第二燕尾體(10)螺紋連接,所述第二燕尾體(10)上設置有卡接件(11),所述卡接件(11)活動貼合于所述驅動盤(4),所述定位部(3b)靠近所述連接部(3a)的端部外壁上開設有環形的卡接槽(12),轉動所述調節桿(9)可使所述卡接件(11)卡合于所述卡接槽(12)或與所述卡接槽(12)分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3a)以及所述支撐筒(1)均與所述驅動盤(4)靠近所述定位部(3b)的一側之間具有設定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盤(4)上設置有配重件(13),所述配重件(13)與所述定位體(8)位于所述定位頂針(3)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淬火件轉向節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13)呈U字形,所述配重件(13)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活動燕尾槽(5)的長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配重件(1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驅動盤(4)連接,中部與所述驅動盤(4)的盤面相平行,所述卡接件(11)遠離所述第二燕尾體(10)的端部活動套接于所述配重件(13)的中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未經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811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保溫裝飾陶瓷磚及其制造設備與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純泵式壓力供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