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打印機的廢墨收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50672.8 | 申請日: | 2020-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6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朱錦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得力科貝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17 | 分類號: | B41J2/17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武支才 |
| 地址: | 3156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機 收集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印機的廢墨收集裝置,通過廢墨傳送帶的循環移動將附著在廢墨傳送帶上的廢墨轉移至廢墨收集區進行去除而收集,保證了對應位于打印頭的下方的廢墨傳送帶的表面的廢墨處于非堆積狀態,其巧用打印頭(字車)的不打印工作行程驅動,在字車每一次的往復移動過程中,傳動單元的傳動件受字車驅動可與廢墨傳送帶的動力輸入端銜接并由此而傳遞動力,將字車橫向移動轉化為廢墨傳送帶的循環轉動,也可以在字車的反向移動過程中,由字車帶動傳動單元的傳動件反向移動,從而與廢墨傳送帶的動力輸入端脫離,使廢墨傳送帶暫時停止轉動。該廢墨收集裝置將字車的往復運動轉化為廢墨傳送帶的單向轉動來搬運廢墨,實現主動式處理廢墨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打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打印機的廢墨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噴墨打印機會使用難流動/難吸收的墨水。打印機工作過程中,多余噴出的廢棄墨水容易堆積累高,隨著打印機的正常工作,墨水堆積到一定高度后能夠接觸到噴頭表面而使得畫像質量達不到要求。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現有如下幾種處理方式,現有的一種簡單的實現方式是,用一種高吸收能力的海綿用以吸收廢墨。但采用吸收海綿的方式在少量吸收后,同樣會出現廢墨堆積,廢墨堆積到一定高度后,而致使打印機功能失效。
還有一種實現方式是,通過打印機的程序控制使得廢墨噴射位置均勻分布在一定的寬度范圍內。或者是,通過相應的控制機構將用戶開合打印機的對應面板、外蓋的動作轉換為對堆積廢墨的推動,使得廢墨更均勻地分布在更大地范圍內。這兩種處理方式,通過擴大廢墨可堆積的范圍,雖然減緩了廢墨的堆積速度,但在該范圍內堆積到一定高度后,仍會導致打印機功能失效。
再一種實現方式是,在打印機相關位置設計用戶可打開的窗口,在堆積的廢墨堆積到一定程度即將使打印機功能失效前,提醒用戶打開窗口,定時更換廢墨吸收海綿。該中處理方式,相對繁瑣,在用戶忘記更換廢墨吸收海綿的情況下,同樣會因廢墨堆積到一定高度后,而致使打印機功能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打印機的廢墨收集裝置,能有效解決廢墨堆積問題,從而避免打印頭與堆積廢墨接觸而導致打印機功能失效。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打印機的廢墨收集裝置,包括:
機架;
廢墨轉移單元,設于機架上,包括承載架以及廢墨傳送帶,所述廢墨傳送帶能循環轉動地設于所述的承載架上,從而帶動附著在廢墨傳送帶上的廢墨轉移至廢墨收集區;
廢墨去除及收集單元,設于機架的廢墨收集區,用于將附著在所述的廢墨傳送帶上的廢墨從廢墨傳送帶上去除并收集;
傳動單元,包括致動件、彈性件以及傳動件,所述致動件位于打印機的字車的遠離打印區域的行進路徑上,且能與字車接觸而隨字車橫向滑移,所述彈性件作用于所述的致動件上,在彈性件處于蓄能狀態下使所述的致動件始終具有朝打印區域所在位置移動的趨勢,所述傳動件的動力輸入端能與所述致動件相傳動連接,傳動件的動力輸出端能與所述廢墨傳送帶的動力輸入端相傳動連接從而帶動廢墨傳送帶轉動,所述傳動件橫向活動設于所述致動件的移動路徑中,能在致動件遠離打印區域過程中與致動件接觸并隨該致動件一起移動,從而使傳動件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廢墨傳送帶的動力輸入端相銜接,還能在所述致動件朝打印區域所在位置移動的過程中帶動所述傳動件反向移動,使傳動件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廢墨傳送帶的動力輸入端相脫離。
為了實現致動件的橫向移動,還包括在機架的橫向方向上間隔設置的兩個第一支架,該兩個第一支架上均設有橫向貫通的導向孔,所述致動件的橫向兩側分別設有沿致動件的移動方向延伸的導向桿,所述致動件的兩個導向桿能對應穿設到兩個第一支架的導向孔中,并通過導向桿與導向孔的滑動配合而滑動設置在兩個第一支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得力科貝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得力科貝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506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