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色散估計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4059.0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762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娟;易鴻;劉思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2513 | 分類號: | H04B10/2513;H04B10/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張曉霞;劉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色散 估計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色散估計方法及裝置。包括:獲取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為通過聯合傳輸的兩個信道或兩個子載波傳播的光信號,確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相對傳播延時為插入第一路光信號中的第一訓練序列與插入第二路光信號中的第二訓練序列之間的相對傳播延時,第一訓練序列在第一路光信號中的位置與第二訓練序列在第二路光信號中的位置相同,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確定色散估計值。從而可提高色散估計的速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色散估計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光通信系統被廣泛應用于數據通信中,光通信系統可以包括:光發射器、信道(包括光纖)和光接收器,光發射器可將數據編碼到光信號上,信道可將光信號從光發射器傳播到光接收器,而光接收器可從接收到的光信號中還原出數據。由于不同頻率的光信號的群速度不同,使得光脈沖發生展寬,會出現光纖的色散,色散會增加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噪聲,因此需要在光接收器的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單元中對接收到的光信號進行色散估計,并根據色散估計值對光信號進行色散補償。
色散導致光信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值增大,目前,已知的一種色散估計方法是最小PAPR法,具體是以一定的步長間隔對光信號掃描所有可能的色散值,并根據掃描的每個色散值進行色散補償,得到色散補償后的光信號,將PAPR最小的色散補償后的光信號對應的色散值作為色散估計值,實現色散估計。
但是,該方法需要掃描所有可能的色散值,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色散估計的速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色散估計方法及裝置,可大幅減少色散估計的計算量,提高色散估計的速度。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色散估計方法,包括:獲取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為通過聯合傳輸的兩個信道或兩個子載波傳播的光信號,確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相對傳播延時為插入第一路光信號中的第一訓練序列與插入第二路光信號中的第二訓練序列之間的相對傳播延時,第一訓練序列在第一路光信號中的位置與第二訓練序列在第二路光信號中的位置相同,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確定色散估計值。
通過第一方面提供的色散估計方法,獲取到通過聯合傳輸的兩個信道或兩個子載波傳播的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后,通過先確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然后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確定色散估計值。由于本實施例中可直接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確定色散估計值,無需掃描所有可能的色散值,可大幅減少色散估計的計算量,從而可提高色散估計的速度。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確定色散估計值,包括:
根據第一路光信號和第二路光信號的相對傳播延時ΔN與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通過如下公式計算候選色散估計值DL:
其中,N為一個幀的長度,c為光速,m為整數,λ為光信號的波長,fbaud為波特率,sps為采樣率,fspace為兩個信道的間隔或兩個子載波的間隔;
根據預存的m的取值范圍從候選色散估計值DL中確定出P個候選色散估計值,P大于或等于1;
從P個候選色散估計值中確定出色散估計值。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從P個候選色散估計值中確定出色散估計值,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40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