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比法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66908.X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8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祖煒;陳越;徐志新;李金鐘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士漆(上海)有限公司;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5/20 | 分類號: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201707***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對比 檢測 保溫 隔熱 材料 等效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比法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裝置,所述裝置通過采用至少兩個形狀、體積以及材料均相同且各自獨立的測試箱,并在每個測試箱外設置有隔離罩,排除了外界對流換熱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能夠利用等效熱阻的概念直觀的表述薄體材料的保溫隔熱效果;利用該裝置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的等效熱阻時,不僅無需進行化學分析,操作簡便,而且能夠模擬建筑內墻冬季供暖熱散失的過程,與實際環境更接近,檢測結果更具有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比法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絕熱保溫涂料(薄體材料)是現代建筑隔熱保溫領域性能優良、適用性強、技術含量高的一種新型阻隔熱輻射建筑保溫隔熱材料。
建筑用的節能功能性涂料(薄體材料)由于材料本身厚度很薄,傳統的導熱系數概念無法完整表示這種材料的熱性能。現有的測試手段都是基于熱傳導途徑檢測熱工性能的,在輻射途徑的熱工性能測試方面,領域內還存在著很大的空白。市場上所出現的各種建筑用的節能功能性涂料(薄體材料)自身的保溫隔熱效果在建筑設計院也得不到承認,從而在應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與此同時建筑用的節能功能性涂料(薄體材料)成本會比普通涂料高很多,但功能性涂料和普通涂料在施工后肉眼根本無法識別,如何檢測這些涂料的區別以及涂料的熱性能成為了一大問題。
CN102980911A公開了一種隔熱涂料等效熱阻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采用的是熱源為太陽,但是這種技術是一種非穩態的檢驗方法,受天氣影響誤差大到50%,測試時間長,費用大,不適用,而且只適合傳導傳熱的材料的熱阻檢測,不適合輻射隔熱材料的熱阻測試。
CN109085199A公開了檢測保溫隔熱涂料等效熱阻及等效導熱系數的設備及方法,這個技術雖然改進了測試熱源問題,熱源選擇的是穩定沸水。該方法存在如下缺點:首先,沸水在放入之后,變成一個衰減熱源,輻射傳熱途徑中,當熱源衰減之后,輻射的能力也會下降,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自然界的熱源在長時間都是處于恒定熱源;其次,同時如果初始熱源使用沸水且量較大,就會導致空間熱容量過載,兩端溫度相近,無法得出真實數據;再次,輻射傳熱與熱傳導兩條路徑對熱的傳遞是同時的,而且熱量會選擇相對容易的途徑傳遞,此專利空間的外壁沒有限定材料,若使用導熱系數較大的材料,或者蓄熱系數較大的材料,熱量通過傳導途徑,或者儲蓄熱在此材料中,都會對實驗帶來很大誤差。
綜上所述,現有針對薄體材料的檢測方法存在較大誤差,需要開發一種受外界環境影響小的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檢測裝置和方法。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比法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裝置,所述裝置通過采用至少兩個形狀、體積以及材料均相同且各自獨立的測試箱,并在每個測試箱外設置有隔離罩,排除了外界對流換熱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能夠利用等效熱阻的概念直觀的表述薄體材料的保溫隔熱效果;利用該裝置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的等效熱阻時,不僅無需考慮天氣等環境因素,檢測方法簡單,無需利用化學分析鑒別真偽,而且能夠模擬建筑內墻冬季供暖熱散失的過程,與實際環境更接近,檢測結果更具有可靠性。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比法檢測保溫隔熱薄體材料等效熱阻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至少兩個形狀、體積以及材料均相同且各自獨立的測試箱,所述測試箱包括對比測試箱和材料測試箱;所述測試箱內設置有熱源箱和溫度采集組件;所述測試箱的外側設置有密閉隔離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士漆(上海)有限公司;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士漆(上海)有限公司;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669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