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74902.2 | 申請日: | 2020-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64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中島匡貴;田口龍馬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S1/02 | 分類號: | B60S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霍玉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車輛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車窗部件;設置于所述車輛的車室、并透過所述車窗部件檢測所述車輛的周邊環境的檢測部;設置于所述車窗部件的所述車室側的面而減少在所述車窗部件上產生的結霧的防霧層;獲取與所述防霧層的狀態相關的狀態信息的獲取部;對所述車窗部件的所述車室側的面進行加熱的加熱部;以及基于由所述獲取部獲取的所述狀態信息而控制所述加熱部的控制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具備光學性檢測車輛的外界(周邊環境)的檢測裝置(攝像機)并基于由該檢測裝置檢測出的外界的信息來輔助駕駛的車輛受到關注。檢測裝置一般設置于擋風玻璃(車窗部件)的內側(車室),透過擋風玻璃檢測車輛的外界。在這樣的車輛中,若產生擋風玻璃的結霧(結露、霜、凍結等),則會導致檢測裝置對外界的檢測精度的降低、檢測錯誤。
因此,為了減少擋風玻璃的結霧的產生,在日本特開2018-122634公報中提出了在擋風玻璃上設置防霧層(防霧膜、防霧涂層)的技術。日本特開2018-122634公報公開了如下內容:在檢測裝置的檢測區域(視野)設置防霧層,并且在檢測裝置的檢測區域外設置比防霧層更容易結露的結露部。根據日本特開2018-122634公報所公開的技術,通過使基于結露部的結露比基于防霧層的吸濕優先,能夠使成為擋風玻璃的結霧的原因的水分在結露部集中而減少由防霧層吸收的水分量。
但是,在日本特開2018-122634公報所公開的技術中,由于水分停留在沒有設置防霧層的區域、即結露部上,因此存在這些水分在車輛的行駛中滴落的可能性,作為減少擋風玻璃的結霧的產生的技術存在改善的余地。
發明內容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提供有利于減少車窗部件的結霧的產生、除去車窗部件的結霧的車輛。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該車輛具有:車窗部件,其形成車輛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檢測部,其設置于所述車輛的車室,經由所述車窗部件檢測所述車輛的周邊環境;防霧層,其設置于所述車窗部件的所述車室側的面,減少在所述車窗部件上產生的結霧;獲取部,其獲取與所述防霧層的狀態相關的狀態信息;加熱部,其對所述車窗部件的所述車室側的面進行加熱;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獲取部獲取的所述狀態信息,控制所述加熱部。
本發明的進一步的目的或其他方面,通過以下參照附圖說明的實施方式而變得明了。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車輛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車輛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3是用于說明設置于圖1和圖2所示的車輛的光學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4是用于說明設置于圖1和圖2所示的車輛的光學裝置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以下的實施方式并非對權利要求書所涉及的發明進行限定,另外,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特征的組合未必全部都是發明所必須的。也可以對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多個特征中的兩個以上的特征任意地進行組合。另外,對相同或者同樣的構成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圖1及圖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車輛1的結構的概略圖。圖1表示車輛1的側視圖,圖2表示車輛1的主視圖。車輛1例如是四門的轎車型的四輪汽車。但是,本發明也能夠應用于轎車型以外的四輪汽車、其他種類的車輛。此外,在各圖中,坐標軸X表示車輛的前后方向,坐標軸Y表示車輛1的車寬方向,坐標軸Z表示車輛1的上下方向(鉛垂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749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計算機輔助或自主駕駛車輛的協作式3-D環境地圖
- 下一篇:顯示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