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9662.0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35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凱;郭睿;程楊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F20/56 | 分類號: | C08F20/56;C08J9/04;C08L33/26;C08L5/04;C09K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黃川;史繼穎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個性化 冰雪 產品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對應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其中,
所述凝膠型冰雪材料為凝固溫度和透光度可調的丙烯酰胺類凝膠型冰雪材料,制備的原材料為丙烯酰胺類聚合單體、交聯劑、引發劑、催化劑、凝固溫度和透光度調節劑和水,各原材料的質量比為:5~25:0.02~0.1:0.01~0.2:0.001~0.02:0.1~30:100;或者,所述凝膠型冰雪材料為雙組元混合凝膠型冰雪材料,通過將質量分數為0.5~3wt%的海藻酸鈉溶液與質量分數為0.1~5wt%的金屬鹽溶液混合攪拌或噴灑實現接觸而成,接觸含量體積比為0.1~10;或者,所述凝膠型冰雪材料為丙酰胺類晶體狀雪材料,制備的原材料為聚合單體、交聯劑、引發劑、催化劑、發泡劑、碳酸鹽、鋁鹽、泡沫穩定劑和水,各原材料的質量比為:5~25:0.02~0.1:0.01~0.2:0.001~0.02:0.01~5.0:0.1~5.2:0.05~2.6:0.02~1.5:100;
S2:將選擇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凝固點以上后,利用模具對凝膠型冰雪材料進行賦型;
S3:將賦型后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凝固點以下,使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凝膠型冰雪產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對應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具體包括:
針對玩具類冰雪產品的應用場景,選用凝固點為45℃的凝固溫度和透光度可調的丙烯酰胺類凝膠型冰雪材料;
步驟S2,將選擇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凝固點以上后,利用模具對凝膠型冰雪材料進行賦型,具體包括:
將所述丙烯酰胺類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45℃~50℃后,填充于模具內;
步驟S3,將賦型后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凝固點以下,使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凝膠型冰雪產品,具體包括:
將模具內的丙烯酰胺類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45℃以下,使所述丙烯酰胺類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玩具類冰雪產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對應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具體包括:
針對綠色景觀類冰雪產品的應用場景,選用凝固點為10℃、可噴涂成型的雙組元混合凝膠型冰雪材料;
步驟S2,將選擇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凝固點以上后,利用模具對凝膠型冰雪材料進行賦型,具體包括:
將所述雙組元混合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10℃~20℃后,噴涂在綠色景觀的表面;
步驟S3,將賦型后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凝固點以下,使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凝膠型冰雪產品,具體包括:
將綠色景觀表面的雙組元混合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10℃以下,使所述雙組元混合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綠色景觀類冰雪產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對應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具體包括:
針對紀念品類冰雪產品的應用場景,選用凝固點為40℃的丙酰胺類晶體狀雪材料;
步驟S2,將選擇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加熱至凝固點以上后,利用模具對凝膠型冰雪材料進行賦型,具體包括:
將所述丙酰胺類晶體狀雪材料加熱至40℃~45℃后,包裹在紀念品的表面;
步驟S3,將賦型后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凝固點以下,使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凝膠型冰雪產品,具體包括:
將紀念品表面的丙酰胺類晶體狀雪材料冷卻至40℃以下,使所述丙酰胺類晶體狀雪材料固化,得到紀念品類冰雪產品。
5.如權利要求1、2、4任一項所述的個性化冰雪產品的塑型和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執行步驟S3,將賦型后的凝膠型冰雪材料冷卻至凝固點以下,使凝膠型冰雪材料固化,得到凝膠型冰雪產品之后,還包括:
在需要對所述凝膠型冰雪產品的造型進行調整時,返回步驟S2,重復執行步驟S2和步驟S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966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