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硬合金絞線退扭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5271.1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13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震雄銅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3/02 | 分類號: | H01B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3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絞線退扭機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硬合金絞線退扭機,包括機架、退扭倉、退扭筒、退扭輪、引導輪、前引導輪架、第二引導輪、第一引導輪、從動鏈輪、退扭電機、主動鏈輪、傳動鏈、上定速輪、下定速輪、張力擺桿、張力輪、配重塊、鎖緊螺栓、尾輪架、張力檢測輪、引出輪、導向輥,張力檢測輪與尾輪架之間連接有壓力傳感器,張力擺桿與機架轉動連接。本發明利用采用旋轉的退扭筒和退扭輪能夠實現硬合金絞線在退扭輪上反復彎曲實現硬合金絞線內應力徹底消除,修復硬合金絞線的輕微跳絲和起股,剪斷后硬合金絞線不散股,處理后的硬合金絞線不打扭。通過上定速輪和下定速輪實現退扭倒軸的線速度均勻一致,同時使得線速度匹配退扭筒轉速、絞距、退扭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銅絲絞線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硬合金絞線退扭機。
背景技術
絞線通常生產完成后內部會殘余應力,內部殘余的應力導致絞線存在跳絲、起股、散股以及打扭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缺陷,通常將絞線通過退扭機處理,現有退扭機通常采用導輪式退扭機反復彎曲絞線,實現絞線應力的消除,但是硬合金絞線內部殘余應力大,傳統導輪式退扭機難以完全消除應力,同時無法修復起股、跳絲缺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硬合金絞線退扭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硬合金絞線退扭機,包括機架、設置于所述機架頂部中心的退扭倉、與所述退扭倉前后兩端轉動連接的退扭筒、設置于所述退扭筒中部的退扭輪、設置于所述退扭筒左右兩端的引導輪、設置于所述退扭倉前側的前引導輪架、設置于所述前引導輪架頂部的第二引導輪、設置于所述前引導輪底部的第一引導輪、設置于所述退扭筒尾端的從動鏈輪、設置于所述機架底部的退扭電機、設置在所述退扭電機主軸上的主動鏈輪、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和所述從動鏈輪的傳動鏈、設置于所述退扭筒后端機架上的上定速輪、設置于所述上定速輪下方機架上的下定速輪、設置于所述上定速輪和所述下定速輪之間機架上的張力擺桿、設置于所述張力擺桿尾端的張力輪、套在所述張力擺桿上且沿所述張力擺桿滑動的配重塊、設置在所述配重塊上且頭部抵止所述張力擺桿的鎖緊螺栓、設置于所述上定速輪后方且向后延伸的尾輪架、設置于所述尾輪架上的張力檢測輪、設置于所述張力檢測輪后側尾輪架上的引出輪、豎直設置于所述引出輪后側且左右排列的導向輥,所述導向輥軸線豎直,所述張力檢測輪與所述尾輪架之間連接有壓力傳感器,所述退扭輪前后排列,所述張力擺桿與所述機架轉動連接且左右水平延伸。
上述設計中采用旋轉的退扭筒和退扭輪能夠實現硬合金絞線在退扭輪上反復彎曲實現硬合金絞線內應力徹底消除,通過旋轉的退扭筒實現硬合金絞線的旋轉,修復硬合金絞線的輕微跳絲和起股,剪斷后硬合金絞線不散股,處理后的硬合金絞線不打扭。通過上定速輪和下定速輪實現退扭倒軸的線速度均勻一致,同時使得線速度匹配退扭筒轉速、絞距、退扭率,防止退扭過了,導致單支斷裂,退扭不到位導致內應力消除不徹底。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退扭輪為多線槽輪,便于硬合金絞線在退扭輪上反復繞卷,便于硬合金絞線應力的釋放。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定速輪和所述下定速輪之間的機架上設有斷線檢測傳感器,所述斷線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上定速輪和所述下定速輪之間的一條絞線,便于斷絲時及時報警,防止生產事故的發生。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張力擺桿上設有沿所述張力擺桿長度方向延伸的標尺,便于直觀精準的調整張力擺桿的張力。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退扭筒與所述退扭倉之間通過圓柱滾子軸承連接,提升退扭筒轉動的平穩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利用采用旋轉的退扭筒和退扭輪能夠實現硬合金絞線在退扭輪上反復彎曲實現硬合金絞線內應力徹底消除,通過旋轉的退扭筒實現硬合金絞線的旋轉,修復硬合金絞線的輕微跳絲和起股,剪斷后硬合金絞線不散股,處理后的硬合金絞線不打扭。通過上定速輪和下定速輪實現退扭倒軸的線速度均勻一致,同時使得線速度匹配退扭筒轉速、絞距、退扭率,防止退扭過了,導致單支斷裂,退扭不到位導致內應力消除不徹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震雄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震雄銅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527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原子力顯微鏡的模塊式激光輔助平臺
- 下一篇:一種智能教育服務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