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0512.2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82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躍飛;呂偉奇;柴欣;薛根;王子延;牛璐;劉香月;楊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張沙沙 |
| 地址: | 301617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美洲 腸道 代謝 產物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關于分析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為超高效液相色譜法,通過對色譜條件進行限定,可同時測定美洲大蠊糞便中6種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高效、靈敏、操作簡單,為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研究提供了新技術。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分析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為蜚蠊科大蠊屬昆蟲,是一種傳統中藥,中醫臨床常用于除寒熱、破積聚、健脾消疳等。現代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和良好的藥理作用。近年來,以美洲大蠊為原料,已成功研發出用于預治胃腸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或心血管系統疾病等的多種新藥,成本低廉、毒副作用小,防治效果較好。
腸道菌群是動物腸道內與腸粘膜結合或黏附的微生物,能對宿主攝入的食物進行生物轉化,產生的代謝產物可以影響宿主的健康和生命力。現代醫學聚焦動物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研究,探索腸道微生物的功能特性,解析腸道菌群與宿主間的代謝調控機制,并嘗試利用動物腸道菌群代謝產物治療疾病。
美洲大蠊分布廣泛,具有對復雜環境的強大適應能力,推測這與其腸道菌群代謝產物中活性成分有關。因此,有必要對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進行檢測,但目前尚無關于其腸道菌群含氮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現有技術中缺乏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檢測方法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美洲大蠊腸道菌群含氮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檢測方法,所述代謝產物包括5-羥基吲哚啉-2-酮、6-羥基-3,4-二氫-1H-2-喹啉酮、8-羥基-2-喹啉酮、羥吲哚、8-羥基-3,4-二氫-2-喹啉酮、8-羥基-2-喹啉酸;
所述檢測方法為超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條件為:
色譜柱: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色譜柱;
流動相A為0.08~0.12%(v/v)甲酸水溶液,流動相B為乙腈,梯度洗脫程序為:0~5min,流動相A 98%~93%;5~9min,流動相A 93%~90%;9~19min,流動相A 90%~78%;19~20min,流動相A 78%~98%;
流速0.3~0.35mL/min;
柱溫40~60℃;
檢測波長252~256nm。
本檢測方法所提供的超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靈敏、操作簡單,可同時檢測出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中的上述6種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從而能夠為美洲大蠊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研究奠定基礎。該6種含氮化合物5-羥基吲哚啉-2-酮(A)、6-羥基-3,4-二氫-1H-2-喹啉酮(B)、8-羥基-2-喹啉酮(C)、羥吲哚(D)、8-羥基-3,4-二氫-2-喹啉酮(E)、8-羥基-2-喹啉酸(F)的結構式如下所示:
在梯度洗脫程序中,流動相A的比例范圍是指其在設定時間內、在限定的比例范圍內線性變化,如“0~5min,流動相A 98%~93%”是指在0~5min內流動相A由98%梯度變化到93%,下同。
優選地,所述流動相A為0.10%(v/v)甲酸水溶液。
優選地,所述流速為0.3mL/min。
優選地,所述柱溫為50℃。
優選地,所述檢測波長為254nm。
優選地,上述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中醫藥大學,未經天津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05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