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彎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55040.1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1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占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瑞爾騰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43/00 | 分類號: | F16L43/00;F16L59/22;F16L55/033;B23D21/00;B26D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 11654 | 代理人: | 趙建剛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管 制作 模具 制作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彎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屬于介質(zhì)管制作技術領域。該彎管包括多段管;多段管之間通過側壁固定連接為一體,多段管的軸向首段管與尾段管的軸向之間的夾角為設定的角度。此外,本申請還公開了該彎管的制作模具和應用該制作模具制作該彎管的制作方法。應用該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能夠提高制作設定角度的彎管的制作效率,節(jié)約制作設定角度的彎管的制作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介質(zhì)管制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彎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流體介質(zhì)通常經(jīng)由金屬管道輸送,由于金屬的導熱系數(shù)較大,熱量散失較快,在需要保溫的工況條件下,為了保證流體介質(zhì)在金屬管道內(nèi)輸送過程中的溫度恒定,通常需要應用由導熱系數(shù)較低的材質(zhì)制成的保溫管對流經(jīng)的流體介質(zhì)進行保溫,然而,在一些情況下,當流體管道的走向受到空間限制時,需要保溫管轉向才能更好地滿足輸送空間的要求,但是,針對導熱系數(shù)較低的材質(zhì),特別是橡塑材質(zhì)而言,制作具有轉彎的彎管的難度較大。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彎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應用該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能夠提高制作設定角度的彎管的制作效率,節(jié)約制作設定角度的彎管的制作時間,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彎管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的彎管包括多段管,
所述多段管之間通過側壁固定連接為一體,
所述多段管的軸向首段管與尾段管的軸向之間的夾角為設定的角度。
本發(fā)明提供的彎管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作為優(yōu)選,二段式所述彎管包括首段管(9)、尾段管(11),
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間通過側壁固定連接為一體,于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間形成第一連接面(16),
所述首段管(9)的軸向與所述尾段管(11)的軸向之間的夾角為180°-2α,
所述首段管(9)的軸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面(16)之間的夾角為90°+α,
所述尾段管(11)的軸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面(16)之間的夾角為90°+α,
其中,α為所述首段管(9)的徑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面(16)之間的夾角,或者所述尾段管(11)的徑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面(16)之間的夾角;α0。
作為優(yōu)選,三段式所述彎管包括首段管(9)、連接管(10)和尾段管(11),
所述首段管(9)、連接管(10)和尾段管(11)依次通過側壁固定連接為一體,于所述首段管(9)和連接管(10)之間形成第二連接面(12),于所述尾段管(11)和連接管(10)之間形成第三連接面(13),所述首段管(9)的軸向與所述尾段管(11)的軸向之間的夾角為180°-2(α+β),
所述首段管(9)的軸向與所述第二連接面(12)之間的夾角為90°+α,
所述第二連接面(12)與所述第三連接面(13)之間的夾角為α+β,
所述尾段管(11)的軸向與所述第三連接面(13)之間的夾角為90°+β,其中,
α為所述首段管(9)的徑向與所述第二連接面(12)之間的夾角,
β為所述尾段管(11)的徑向與所述第三連接面(13)之間的夾角;
α、β0。
作為優(yōu)選,所述多段管之間通過側壁采用膠接的方式固定連接為一體。
作為優(yōu)選,所述多段管的材質(zhì)為保溫材質(zh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瑞爾騰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北京瑞爾騰普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0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