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2085.3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64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霍中洋;高子浚;趙燦;許軻;戴其根;張洪程;魏海燕;高輝;胡雅杰;張軍;張瑞宏;奚小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B49/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東;趙荔 |
| 地址: | 22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栽培 一次性 施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水稻施肥技術領域內的一種機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1)在水稻移栽前一天,將控釋期80天的控釋氮肥和速效氮肥按照質量比為(3?7):(3?7)的比例充分混合,將鉀肥、磷肥和混合后的氮肥一起混合,將混合后的肥料一起倒入旋耕施肥機的肥箱內;(2)將旋耕施肥機行駛至田間,肥料從肥箱內落下,旋耕刀一次性將落到地表的肥料混入耕層6?9cm;(3)施肥結束后,放水泡田并將田填平;本發明可將肥料一次性旋入土壤內,效率高,施肥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施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機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中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全國70%以上的人口都以水稻為主食。因此,水稻的高產優質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長久以來,研究人員為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在水稻高產優質、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以及資源可持續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
化肥是提高作物產量的關鍵因素。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化肥的生產和使用,如今中國已成為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就氮肥而言,全世界氮肥利用率普遍較低,國外氮肥利用率為50%-55%,中國氮肥利用率僅為30%-35%。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水稻生長慢而長,常用的尿素等速效氮肥難以滿足水稻生長周期內對N的需求。氮肥利用率低、大量氮素損失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增加生產成本,還會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常規的施肥方式是在水稻生育期內進行包括基肥、分蘗肥和穗肥、粒肥等多次施肥。但常規施肥方式因為需要多次施肥,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且傳統的速效氮肥溶解過快,容易通過氨揮發、徑流、淋洗等方式損失,從而導致肥料利用率低和造成環境污染。
控釋肥料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常規施肥方式帶來的問題。控釋肥料可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釋放養分,一次性基施即可滿足作物生長所需。但控釋肥前期釋放速率緩慢,單施可能難以滿足水稻前期對養分的需求。因此,人們采取控釋肥與常規肥混施的方法來減小這一弊端。
從肥料本身入手,將尿素制成長效、緩釋和高利用率的肥料新品種能減少氮素的損失。施用緩釋肥可以避免土壤中養分過量,協調土壤養分供應與植物養分吸收之間的矛盾,既可以提高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簡化施肥技術,又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減少肥料流失對環境的污染。
但是多數緩控釋肥養分釋放特性與水稻需肥規律難以完全吻合。部分緩控釋肥的養分釋放速率過慢,在水稻需肥量較大的時期則可能會出現供肥不足的狀況,有報道指出與普通尿素采用適當比例配合,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此外,全量或減量投入純緩釋肥還會顯著地增加施肥成本,難以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另外,現有技術中,經常是旋耕結束后再施肥,肥料在土壤表面,造成肥料養分流失,無法充分利用肥料養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機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施肥效果不好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可將肥料一次性旋入土壤內,效率高,施肥效果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機插高效栽培一次性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水稻移栽前一天,將控釋期80天的控釋氮肥和速效氮肥按照質量比為(3-7):(3-7)的比例充分混合,將鉀肥、磷肥和混合后的氮肥一起混合,將混合后的肥料一起倒入旋耕施肥機的肥箱內;
(2)將旋耕施肥機行駛至田間,肥料從肥箱內落下,旋耕刀一次性將落到地表的肥料混入耕層6-9cm;
(3)施肥結束后,放水泡田并將田填平。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釋氮肥為控釋期是80天的樹脂包衣控釋氮肥,施入量占每公頃所需純氮量的60%,所述速效氮肥為普通尿素,施入量占每公頃所需純氮量的4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磷肥為過磷酸鈣,用量在114kg/hm2;所述鉀肥為氯化鉀,用量在228kg/h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20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