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魚翼型漂浮式流速儀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48374.6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55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龔成勇;何香如;曹瑞;梁康;曾永亮;韓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P5/02 | 分類號: | G01P5/02;G01P1/00;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蘭州錦科標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3 | 代理人: | 王園園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翼型 漂浮 流速 | ||
一種魚翼型漂浮式流速儀,本發明涉及運輸技術中用于水下居住或作業的設備技術領域,繞線支撐環內嵌設有繞線支撐軸承,繞線支撐軸承內開設有穿線孔,繞線手柄的下端固定有繞線盤線軸,繞線盤線軸的上端一體成型有上部擋板,繞線盤線軸的下端一體成型有下部擋板,且繞線盤線軸的下端側壁固定有接線耳,繞線中心軸的上下兩端利用繞線上軸承、繞線下軸承旋接于繞線盤線軸中,且繞線中心軸與繞線手柄上下貫通設置,繞線支撐環的底表面固定有若干個繞線支架。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的動力,形成相對靜止并實現測流體流速,能夠自身保持平衡的同時,還能夠達到流速儀自動收放牽引線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運輸技術中用于水下居住或作業的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魚翼型漂浮式流速儀。
背景技術
流體動力是人類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其中天然水流對于人類而言是最為便利的動力來源。由于天然水流是不穩定的,在天然水流中測流速較為困難,現有的水流測速儀在使用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弊端且常規測速儀測得是水流一點的流速。如果能夠將天然水流的驅動力合理利用起來,那將會給水上測流速帶來便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的魚翼型漂浮式流速儀,有效的利用天然河流的動力,形成相對靜止并實現測流體流速,能夠自身保持平衡的同時,還能夠達到流速儀自動收放牽引線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它包含上部結構、中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其中,上部結構包含調整錐固定螺栓、繞線手柄、繞線支撐環、繞線支架、繞線盤線軸、上部擋板、下部擋板、接線耳、繞線中心軸、繞線下軸承、繞線上軸承、繞線支撐軸承;調整錐固定螺栓穿設固定在繞線手柄的頂壁中,繞線手柄為空心結構,且設置于繞線支撐環的內環中,繞線支撐環內嵌設有繞線支撐軸承,繞線支撐軸承內開設有穿線孔,繞線手柄的下端固定有繞線盤線軸,繞線盤線軸的上端一體成型有上部擋板,繞線盤線軸的下端一體成型有下部擋板,且繞線盤線軸的下端側壁固定有接線耳,繞線中心軸的上下兩端利用繞線上軸承、繞線下軸承旋接于繞線盤線軸中,且繞線中心軸與繞線手柄上下貫通設置,繞線支撐環的底表面固定有若干個繞線支架;
上述中部結構包含流速儀空腔、葉形平衡器、葉形平衡器連接桿、魚翼型漂浮器、漂浮器連接桿、調整錐、調整錐柔性鋼絲;上述繞線支架的下端固定在流速儀空腔的頂壁,且流速儀空腔的頂壁開設有通過孔,通過孔與繞線中心軸貫通設置;調整錐懸設于流速儀空腔內,且調整錐的上端連接有調整錐柔性鋼絲,調整錐柔性鋼絲的上端穿過通過孔、繞線中心軸以及繞線手柄的底壁后,與調整錐固定螺栓連接固定;流速儀空腔由上部的圓柱空腔結構和下部的倒錐形空腔結構構成,圓柱空腔結構的下部一體成型有倒錐形空腔結構,位于圓柱空腔結構的外壁利用數個葉形平衡器連接桿連接有葉形平衡器,葉形平衡器的下環面上利用漂浮器連接桿對稱設有魚翼型漂浮器;
上述下部結構包含測桿、尾翼、測速裝置、連接環、連接桿、測速傳感器;連接桿穿設在倒錐形空腔結構的下端,且連接桿為空心結構,測桿插設固定在連接桿的下端中,測桿的尾端連接有尾翼,測桿的頭端為空心結構,該空心結構與連接桿貫通設置,且該頭端利用連接環連接有測速裝置,測速裝置與測速傳感器連接,測速傳感器固定在連接桿內。
進一步地,所述的測速裝置為空間螺旋結構,且在螺旋結構上均勻分布若干測速點。
進一步地,所述的調整錐固定螺栓的上端外環面上開設有螺紋槽。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水中調整放置方向及平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83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