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7787.2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583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延年;楊森;劉悅;汪青杰;劉文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原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00 | 分類號: | E01C1/00;E01C11/22;E01C15/00;E01C9/00;E03F1/00;E03F3/04;E03F5/04;E03F5/10 |
| 代理公司: | 沈陽之華益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黃英華 |
| 地址: | 110000 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水 海綿 城市 生態 路面 體系 | ||
1.一種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包括機動車道(1)、排水井(2)、井蓋(3)、排水管一(4)、透水花崗巖人行道(5)、水泥砂漿粘結層(6)、透水混凝土填充層(7)、棄流排水漏斗板(8)、綠化帶(9)、種植土層(10)、透水砂層(11)、透水聚酯土工布(12)、礫石粗砂層(13)、反濾層(14)、回填土夯實基層(15)、導水管(16)、市政管網(17)、排水管二(18)、調蓄儲水池(19)、水泵(20)、抽水管(21)、基板(22)、透水孔(23)和棄流排水漏斗(24),其特征在于:
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的結構中,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機動車道(1)、排水井(2)、透水花崗巖人行道(5)、綠化帶(9)、調蓄儲水池(19),在排水井(2)的上方設置井蓋(3),排水井(2)的下方設置導水管(16)和市政管網(17)聯通,在透水花崗巖人行道(5)的下方設置水泥砂漿粘結層(6),在水泥砂漿粘結層(6)的下方設置透水混凝土填充層(7),在綠化帶(9)的下方設置種植土層(10),在種植土層(10)的下方設置透水砂層(11),在透水混凝土填充層(7)和透水砂層(11)中設置棄流排水漏斗板(8),設置排水管一(4)對排水井(2)和透水混凝土填充層(7)聯通,設置排水管二(18)對透水砂層(11)和調蓄儲水池(19)聯通,在調蓄儲水池(19)中設置水泵(20),設置抽水管(21),抽水管(21)底端與水泵(20)連通,抽水管(21)另一端伸出調蓄儲水池(19),在透水混凝土填充層(7)和透水砂層(11)的下方設置透水聚酯土工布(12),在透水聚酯土工布(12)的下方設置礫石粗砂層(13),在礫石粗砂層(13)的下方設置反濾層(14),在反濾層(14)和調蓄儲水池(19)的下方設置回填土夯實基層(15),棄流排水漏斗板(8)由基板(22)和棄流排水漏斗(24)構成,在基板(22)上橫縱成排開設若干透水孔(23),在基板(22)的下方設置若干棄流排水漏斗(24),棄流排水漏斗(24)為一錐形管,錐形管廣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上端廣口與透水孔(23)聯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一(4)、導水管(16)、排水管二(18)、抽水管(21)采用PVC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一(4)和排水管二(18)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棄流排水漏斗板(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透水海綿城市生態路面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孔(23)的孔徑大小和棄流排水漏斗(24)的上端廣口的孔徑大小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原創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沈陽原創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778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增層改造既有建筑的抗震連接體系
- 下一篇:一種床墊自動取放輸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