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7833.4 | 申請日: | 2020-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92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吉平;羅龍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5/31 | 分類號: | C12N15/31;C12N15/11;C12Q1/6895;C12Q1/6869;C12Q1/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 地址: | 51064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桑樹 干枯 病原菌 線粒體 基因組 dna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及其應用。所述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該線粒體全基因組DNA能夠用于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或真菌種屬分類中;基于該線粒體全基因組DNA,本發明還設計了能夠特異性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特異性引物組ZHM1F/ZHM1R,并建立了快速、特異性的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方法和檢測試劑盒,該方法及試劑盒對于降低和有效控制桑樹擬干枯病的發病和危害、提高桑樹的產量和桑葉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檢測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線粒體是真菌體內較小的復制轉錄單位,是研究DNA結構、復制、轉錄及 DNA傳遞重組的良好模型。對真菌線粒體全基因組的研究能夠為真菌的進化、種群遺傳學和生物學提供重要的線索。真菌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大小和進化速率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且基因組內很少發生重組。真菌線粒體全基因組除包含位于線粒體內膜上與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有關的14個蛋白編碼基因(nadl-6、 nad4L、cob、coxl-3和atp6、atp 8及atp 9)外,還包括編碼線粒體16S核糖體小亞基RNA基因(rns)、線粒體23S核糖體大亞基RNA基因(rnL)及翻譯必須的多種tRNA基因。真菌線粒體基因大部分是保守的,但基因內含子的數目和分布是多樣的,且各基因間的順序也是可變的。因此,需要利用轉錄組學的技術獲得rRNA的全長序列和線粒體DNA的全長序列,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把各基因區域的優缺點整合起來,進行真菌物種的分類和鑒定研究,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桑樹擬干枯病(Fusarium sp)分布較廣,主莖和枝條均可發病。一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在病枝干上越冬,來年4~5月份病原菌隨風、雨及昆蟲傳播,不斷侵入生長衰弱,幼齡的桑樹及蟲傷的枝條。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為害枝條時,多半發生在半截枝上,常以冬芽為中心,形成褐色長橢圓形的病斑,病斑濕潤時為水腫狀,干燥后皺縮,被害皮層易剝離,皮下密生黑色小點。若病斑圍繞枝條一圈,枝條即枯死。
目前,桑樹擬干枯病在桑園發病面積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了桑樹的產量和品質,而現有技術中沒有關于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檢測方法的報道。因此,亟需建立能夠用于快速、特異性的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檢測技術的空白,提供一種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及其應用。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所述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在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或在真菌種屬分類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方法。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組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引物。
本發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提供所述引物在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和/或制備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試劑盒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六個目的是提供另一種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方法。
本發明的第七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的試劑盒。
本發明的第八個目的是提供所述方法或所述試劑盒在檢測桑樹擬干枯病病原菌Fusarium sp中的應用。
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783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