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357130.1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04418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蔡水河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馳納智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蔣路帆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眼球 追蹤 感測器 引腳 固定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包括鏡片基材、紅外LED燈、連接線路和種子層,所述鏡片基材上表面固定鋪設有連接線路,所述連接線路的端部下表面與鏡片基材之間固定設置有種子層,連接線路的端部上表面與紅外LED燈下端的引腳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鏡片基材的上表面設置一層種子層,并將紅外LED燈和連接線路端部通過種子層附著在鏡片基材上,大幅度提升了紅外LED燈、連接線路和鏡片基材的連接強度,避免了紅外LED燈和連接線路脫落,提高了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眼球追蹤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眼球跟蹤器是一種可以追蹤用戶眼球的活動并受其控制的技術,眼球跟蹤器的工作原理是:眼球追蹤器的采集模塊放置在鏡片上,用戶戴上后,向用戶發出不可見的紅外光,然后利用兩個內置照相機搜尋捕獲用戶眼球的閃爍以及眼網膜的反射,以達到追蹤眼球的效果。
然而現有技術中通常將感測器件的引腳和連接線通過壓合或粘接的方式附著在基材表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用手觸摸容易造成感測器件和連接線的剝落,因此急需提供一種牢固的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用手觸摸容易造成感測器件和連接線的剝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眼球追蹤感測器的引腳固定結構,包括鏡片基材、紅外LED燈、連接線路和種子層,所述鏡片基材上表面固定鋪設有連接線路,所述連接線路的端部下表面與鏡片基材之間固定設置有種子層,連接線路的端部上表面與紅外LED燈下端的引腳固定連接。
在此基礎上,所述種子層由單一金屬或多種復合金屬構成,種子層的厚度為0.01um-0.2um。
在此基礎上,所述紅外LED燈的數量為若干個,紅外LED燈之間通過連接線路串聯。
在此基礎上,所述連接線路為網狀結構,所述連接線路由若干條銅線交叉組成,單條銅線的寬度為0.1um-20um。
在此基礎上,所述紅外LED燈呈左右對稱分布。
在此基礎上,所述連接線路沿著鏡片基材的邊緣圓周分布。
在此基礎上,所述鏡片基材為PI、PET、PMMA、PC、PPSU、PEI中的一種。
在此基礎上,所述連接線路為方格形網狀結構。
在此基礎上,所述連接線路為放射形網狀結構,發射中心為紅外LED燈所在位置。
在此基礎上,所述連接線路為發散的扇形網狀結構,發散中心為紅外LED燈所在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鏡片基材的上表面設置一層種子層,并將紅外LED燈和連接線路端部通過種子層附著在鏡片基材上,大幅度提升了紅外LED燈、連接線路和鏡片基材的連接強度,避免了紅外LED燈和連接線路脫落,提高了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連接線路設置成網狀結構,眼球追蹤器在使用過程中即使發生刮擦,網狀結構部分遭受破壞仍能保持各個紅外LED燈的導通,提高了眼球追蹤器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連接線路設置成網狀結構,將單一的寬線路分割成若干條細線路,單條銅線0.1um-20um的線寬不會被人眼觀測到,增強了人眼觀看效果,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紅外LED燈處的立體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3571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