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165655.5 | 申請日: | 2019-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34573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吉平華;姚平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卓恒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2/00 | 分類號: | F24F12/00;F24F11/46;F24F11/85;F24F11/84;F25B27/02;F25B41/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權航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張佳文 |
| 地址: | 210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收 離心 機組 控制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包括熱回收系統和主控制器,所述熱回收系統包括蒸發器、冷凝器、熱回收器、壓縮機以及膨脹閥;所述蒸發器連接第一通水管路,所述第一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連接第二通水管路,所述第二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二水泵;所述熱回收器連接第三通水管路,所述第三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三水泵和溫度傳感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水泵以及溫度傳感器連接,所述主控制器適于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來控制第一水泵的工作頻率。第三通水管路的出水溫度根據主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的工作頻率來實現控制,可以避免啟動第二水泵,降低系統的能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中央空調系統的廣泛應用,節能已成為關注的焦點。對于大樓中央空調系統中,耗電大戶就是冷凍站,因此它的節能成為中央空調系統節能的關鍵。
冷凍站群控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控制、通訊、自動控制技術,為多臺制冷機組、水泵、冷卻塔及閥門提供集中的自動控制和優化能耗,滿足用戶對水系統的各種控制節能要求的智能化控制系統。
熱回收機組為現有成熟產品,其工作原理跟空調制冷原理一樣,通過冷媒在蒸發器、冷凝器 、熱回收器之間循環流通實現對熱量的傳遞,具體可以參照例如專利號:200710040125.7,專利名稱為:熱回收型冷水機組;
以往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熱回收冷水機組中的蒸發器連接第一通水管路;冷凝器連接第二通水管路,第二通水管路上設置調節閥用于控制管路的開度,第二通水管路連接冷卻塔;熱回收器連接第三通水管路,第一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一水泵10,第二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二水泵20,第三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三水泵30;
第一通水管路流通熱水,與蒸發器之間換熱之后,蒸發器內的冷媒汽化,在壓縮機的作用下,受熱汽化之后的冷媒依次經過冷凝器和熱回收器進行散熱,冷凝器連接的第二通水管路內流通冷水吸收一部分冷媒的熱量,熱回收器連接的第三通水管路內流通冷水再吸收一部分熱量;
第一水泵10工作頻率的快慢控制著第一通水管路內熱水的通量,即間接控制著蒸發器所能換熱總量的多少,當蒸發器獲得的總量多了,分配至冷凝器和熱回收器的熱量也就多了,即,蒸發器吸收到的熱量=分配給冷凝器的熱量+分配給熱回收器。
分配給冷凝器的熱量有冷卻塔來消耗,消耗的速度由第二水泵20的工作頻率來決定;
分配給熱回收器的熱量由第三通水管路內流通的冷水在消化,第三通水管路內換熱之后的溫水供回收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為實現第三通水管路出水溫度的控制,主控制器需要同時控制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20、第三水泵30的工作頻率,以及控制調節閥的開度,例如,第三通水管路出水需要升溫的時候,需要控制第三水泵30加快工作頻率,同時降低第二水泵20的工作頻率,調小調節閥的開度,使熱回收器能分配到更多的熱量來加熱第三通水管路內的冷水。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傳統的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存在投入成本高,能耗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以解決以往熱回收側控制系統能耗高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熱回收離心機組熱回收側控制系統,包括熱回收系統和主控制器,所述熱回收系統包括蒸發器、冷凝器、熱回收器、壓縮機以及膨脹閥;
所述蒸發器連接第一通水管路,所述第一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一水泵,所述蒸發器適于與第一通水管路內的熱水進行換熱;
所述冷凝器連接第二通水管路,所述第二通水管路上設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通水管路連接水冷塔,所述冷凝器適于與第二通水管路內的冷水換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卓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卓恒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656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