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井內觀測測試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33487.6 | 申請日: | 2019-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709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2 |
| 發明(設計)人: | 蘇再非;徐力峰;魏欣欣;曾令濃;陳祺;陳杰強;盧凌燕;顏文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有色工程勘察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7/002 | 分類號: | E21B47/002;E21B47/01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8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探測裝置 輸水管 出水口處 數據傳輸系統 供水系統 顯示器 環境適應能力 轉向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 持續供水 供水裝置 清水沖刷 探測目標 無線連接 保護罩 測試儀 障礙物 井內 井下 泥排 水泵 水路 投影 轉動 觀測 供水 污水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內觀測測試儀,包括數據傳輸系統以及供水系統,數據傳輸系統包括探測裝置和與探測裝置有線或無線連接的顯示器;供水系統包括輸水管,探測裝置設置在輸水管的出水口處,探測裝置在輸水管出水口處的橫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輸水管內,還包括對輸水管供水的供水裝置。通過探測裝置和與探測裝置連接的顯示器,以及包裹探測裝置并通過水泵持續供水的輸水管,將探測裝置設置在輸水管前端的出水口處,輸水管持續通過清水沖刷處水路,將井底的污水和余泥排開,供探測裝置探測目標物體的表面,使使用者能夠更好地對障礙物的屬性做出判斷;并通過轉向控制系統對探測裝置和保護罩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轉動,提高探測裝置在井下的環境適應能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勘探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井內觀測測試儀。
背景技術
在改革開放多年后,現代社會雖然已經較之前有很大發展,但發展并不因此而停滯不前,仍然在不停的向前發展。城市的發展經歷多次的重新規劃與改造,城市地下埋藏了供城市發展的各種管道線網。
在當前的地質勘探手段中最重要、最常用、最基本的依舊是鉆探,每一孔均需要從地面開鉆,而地面一定深度之下埋藏有市政管網或地鐵等(一般5m以內,少部分在5m~12m之間,地鐵大部分埋深在12m~50m之間),為防止鉆壞管線,采用管線調查、探測(利用各種管線儀進行)、挖探等手段進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管線權屬單位的圖紙與現場實際管線位置無法全部一一對應,管線調查成果與管線實際位置無法100%吻合,管線探測設備對一些管線無法探測識別,地面開挖條件更是難求其一,開挖深度能達3m已是極限。但城市建設需要地質勘察,地質勘察需要鉆探,鉆探只能從地面開始的事實無法改變。
因歷史與管理的原因,很多管道給現在城市建設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尤其在建設前期勘察階段,已有管道被損傷后不單會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困難,有的甚至會造成二次事故,如煤氣管、高壓電、高溫熱管等,甚至是災難。
現有所有探測設備均只能進行間接的探測,對障礙物(目標物體)屬性的確認只能是間接性的推測,無法進行準確確認。有時確實沒有管線存在于鉆探點之下的,鉆探時依舊會遇到各種障礙物,因無法確認障礙物的屬性而放棄鉆探,對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均造成嚴重影響。并且在鉆探的過程中鉆井內會產生有沉渣、余泥、污水等,現有的一些通過安裝攝像頭等具有成像觀察功能的探測設備,無法透過余泥污水觀察到障礙物的表面,從而增大了對障礙物的判斷難度,有時甚至無法確認障礙物,影響施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井內觀測測試儀,具有通過探測裝置對井內進行成像觀察的功能,并且通過清水沖刷作用提高了探測裝置成像的清晰度,節省了等待井內污水澄清的時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井內觀測測試儀,包括數據傳輸系統以及供水系統,所述數據傳輸系統包括探測裝置和與探測裝置有線或無線連接的顯示器,探測裝置包括攝像頭;所述供水系統包括輸水管,所述探測裝置設置在所述輸水管的出水口處,所述探測裝置在所述輸水管出水口處的橫截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輸水管內,還包括對所述輸水管供水的供水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有色工程勘察設計院,未經廣東有色工程勘察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334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頻智能井口記號保護器
- 下一篇:注漿封孔材料密封性能測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