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43670.2 | 申請日: | 2019-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082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白鴻國;蘇偉;孫大斌;李曉波;李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D5/10 | 分類號: | C09D5/10;C09D201/00;C09D7/61;C09D163/00;C09D127/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趙岷 |
| 地址: | 30014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防腐涂層體系 鐵路鋼橋 氟碳 鋅基 底漆涂層 鋼結構 鋅底漆 石墨烯改性 防腐壽命 氟碳面漆 環氧云鐵 涂層體系 依次設置 中間漆 包覆 醇溶 厚漿 環氧 鱗片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其包覆于鋼結構的表面,所述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包括在鋼結構的外表面上依次設置的底漆涂層、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和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所述底漆涂層為鱗片型醇溶無機烯?鋅底漆涂層或環氧烯?鋅底漆涂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涂層體系設計防腐壽命可以達到30?50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涂層體系改進,特別是一種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
背景技術
“底漆+中間漆+面漆”的涂層體系是鋼結構最經常使用的長效重防腐涂層體系的設計方法。國內外著名的鋼結構重防腐涂層,如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箱梁結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鋼結構、奧運鳥巢鋼結構等均采用類似的設計方法。并且在ISO 12944《色漆與清漆-鋼結構涂層保護體系》,TB/T 1527《鐵路鋼橋保護涂裝及涂料供貨技術條件》等國內外標準中,有較為明確的涂層配套體系設計,其典型的配套體系有“環氧富鋅底漆+環氧中間漆+丙烯酸面漆”,“無機富鋅底漆+環氧中間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環氧富鋅底漆+環氧中間漆+氟碳面漆”,“無機富鋅底漆+環氧中間漆+氟碳面漆”等,這些涂層體系的設計壽命按照ISO 12944與TB/T 1527等標準,只有15-25年的設計壽命。該類設計的設計壽命無法達到30-50年的主要原因在于:
1)這些涂層體系的底漆雖然采用了抗蝕性能優異的電化學保護底漆——富鋅底漆,但這些富鋅底漆采用的主要防銹顏料“鋅粉”均為球狀的鋅粉,注定了PVC(顏料體積濃度)過高,底漆涂層結構呈多孔性,孔隙度大,屏蔽性差,引起橫向共聚破壞,從而影響了涂層的電化學保護性能;其表現為80微米厚的富鋅底漆,耐中性鹽霧壽命約為1000h 左右。
2)采用的常溫固化FEVE氟碳面漆大都屬于以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或三氟氯乙烯-烷烯基醚為聚合物的氟碳涂料,雖然其性能比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防腐性能好,保光率80%時其QUVB值約在3000h,即使是四氟體系的氟碳涂料,保光率80%時QUVB值也在5000h以內,與采用LUMI FLON樹脂的石墨烯改性的氟碳樹脂面漆的性能還存在較大差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其包覆于鋼結構的表面,所述鐵路鋼橋烯-鋅基氟碳超耐久重防腐涂層體系包括在鋼結構的外表面上依次設置的底漆涂層、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和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所述底漆涂層為鱗片型醇溶無機烯-鋅底漆涂層或環氧烯-鋅底漆涂層;
所述鱗片型醇溶無機烯-鋅底漆涂層、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的干膜厚度之和為140μm-280μm;
所述環氧烯-鋅底漆涂層、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的干膜厚度之和為170μm-310μm。
作為優選,所述鱗片型醇溶無機烯-鋅底漆涂層為至少兩層鱗片狀鋅粉層平行搭接、交疊排列的導通層結構,所述導通層結構中的相鄰的鱗片狀鋅粉層之間填充用于導電的石墨烯。
所述環氧烯-鋅底漆涂層為多層鱗片狀層疊加的導通層,所述導通層結構中的相鄰的鱗片狀鋅粉層之間填充用于導電的石墨烯。
作為優選,所述環氧烯-鋅底漆涂層的干膜厚度為60μm-100μm。
作為優選,所述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的干膜厚度為 70μm-120μm。
作為優選,所述環氧云鐵厚漿中間漆涂層為至少兩層鱗片狀云母氧化鐵層平行搭接、相互交錯形成的屏蔽層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的干膜厚度為 40μm-90μm。
作為優選,所述石墨烯改性氟碳面漆涂層為耐老化層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436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分子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基于中藥殺菌的內墻涂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