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炸鍋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2927.2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382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超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1B5/08 | 分類號: | A21B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炸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炸鍋,屬于食品加工機械領域,具體包括鍋體、加熱內膽和燃燒器;該設計一方面,高溫加熱內膽懸于食用油環境中、從食用油內部與食用油進行高效熱交換,另一方面,燃燒后的高溫廢氣沿著管道進入位于下方的加熱室,在加熱室內再次對隔板進行加熱,這種方式類似于傳統的在鍋體下方對鍋底進行加熱,即在食用油外部再次對盛納食用油的鍋體進行加熱,熱能利用率顯著提高;此外,由于加熱內膽懸于食用油環境中,油炸掉落到隔板上,雖然高溫廢氣對隔板再次加熱,但還不至于到達油炸碳化的程度,因此又消除了油炸碳化變黑的可能,食用油使用周期延長,食用油的品質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油豆腐炸制的油炸鍋。
背景技術
油豆腐的炸制主要在油炸鍋內完成,市面存在的這類油炸鍋主要由鍋體、設置于鍋體下方的高溫熱源和設置于鍋內的浸沒篩板,其工作過程及原理也較為傳統,熱源置于鍋體下方,鍋體僅能吸收熱源向上方向的熱傳遞,而對于向側面傳遞的熱能則造成浪費,對于鍋內食用油的加熱效率受限,且加熱速率不高;
此外,在油豆腐的炸制過程中一部分油渣沉淀于鍋底,而鍋體另一側與高溫熱源直接熱交換,溫度顯著高于鍋內的油溫,致使掉落在鍋底的油炸迅速談話發黑,影響食用油的使用;
尤為顯著地是,當撈出炸制完成的油豆腐后需要重新倒入原料,此時,在鍋內加入含水量較高的油豆腐原料時,鍋內的食用油會迅速降溫,傳統的外置式熱源(即將熱源置于鍋體下方的方式)無法對遇冷的食用油迅速升溫,使得油豆腐的炸制過程不連續,炸制效率不高;含水量較高的原材料倒入高溫油鍋后會產生大量泡沫,極易從油炸鍋上端溢出,污染工作場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炸鍋,其獨創性地將高溫熱源架設于油炸室內,即懸于食用油環境中,這樣食用油就跟高溫熱源進行全方位熱交換,并不局限于高溫熱源向上方向的熱輻射,熱能損耗少,對于食用油的熱效率極高,除此之外,本申請為了進一步提高熱能利用率,一改傳統將高溫廢氣直接向上排放的方式,通過獨特的加熱內膽和加熱室設計,將高溫廢氣的排放線路限制為由上至下,一方面,高溫加熱內膽懸于食用油環境中、從食用油內部與食用油進行高效熱交換,另一方面,燃燒后的高溫廢氣沿著管道進入位于下方的加熱室,在加熱室內再次對隔板進行加熱,這種方式類似于傳統的在鍋體下方對鍋底進行加熱,即在食用油外部再次對盛納食用油的鍋體進行加熱,熱能利用率顯著提高;此外,由于加熱內膽懸于食用油環境中,油炸掉落到隔板上,雖然高溫廢氣對隔板再次加熱,但還不至于到達油炸碳化的程度,因此又消除了油炸碳化變黑的可能,食用油使用周期延長,食用油的品質穩定。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油炸鍋加熱效率低、油炸過程不連續、油炸碳化導致食用油品質不穩定、使用周期短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炸鍋,其包括鍋體、加熱內膽和燃燒器;
鍋體,所述鍋體包括鍋壁、隔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鍋壁的下端面,所述隔板設置于所述鍋體內腔,并將所述鍋體內腔分隔為上部油炸室和下部加熱室,在所述油炸室的側壁設置排渣管道,所述加熱室的側壁設置排氣管道;
加熱內膽,所述加熱內膽設置于所述油炸室內、并架設于所述隔板,所述加熱內膽的內腔管道連通所述加熱室;
燃燒器,所述燃燒器設置于所述鍋體外側、并將所述燃燒器的加熱口管道連通所述加熱內膽的內腔。
進一步的,本申請提供的油炸鍋,其中,在所述加熱室內還設有熱能循環導流板;該熱能循環導流板分隔開的高溫廢氣通道迂回于排氣管道和加熱內膽與加熱室連通的管道之間,用于延長廢氣排出通道長度,延長熱交換時間,提高熱能利用率。
進一步的,本申請提供的油炸鍋,其中,所述隔板傾斜布置,所述排渣管道設置于所述隔板與所述鍋壁連接的最低位置;此設置是為了便于后期油渣的清理排放,直接用水沖洗即可將油渣從位于低處的排渣管道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超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超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9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