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1089.7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870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高俊啟;俞佳煒;張強;魯洪強;盛余祥;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42 | 分類號: | G01N33/42;G01B11/16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層 車轍 瀝青 混合 橫向 變形 監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個FBG傳感器(1)、雙層車轍板試件(2)、車轍試驗儀(3)、光纖光柵解調儀(4)、監控終端(5);FBG傳感器(1)安裝在雙層車轍板試件(2)的內部及表面,雙層車轍板試件(2)設在車轍試驗儀(3)內部,FBG傳感器(1)通過光纖跳線與光纖光柵解調儀(4)連接,光纖光柵解調儀(4)通過數據線與監控終端(5)連接;
所述雙層車轍板試件的上層板厚4cm,下層板厚6cm,制作時先碾壓成型下層板,然后噴灑0.4L/m2改性乳化瀝青,再進行上層板成型;
所述六個FBG傳感器的直徑均為1mm,包括上層板表面三個傳感器A1、A2、A3和下層板表面三個傳感器B1、B2、B3,其中傳感器A1、B1距輪跡中心線55mm;傳感器A2、B2距輪跡中心線70mm;傳感器A3、B3距輪跡中心線8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車轍板試件在垂直于輪跡處的右側橫向結構表面,上層板處用環氧樹脂抹平后粘貼傳感器,下層板處用切割機刻槽1mm×1mm后,在槽內粘貼傳感器并用環氧樹脂填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FBG傳感器A1、A2、A3和B1、B2、B3連續布設在垂直于輪跡的雙層車轍板右側表面中央區域處同一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別布設于上、下板表面的三個FBG傳感器,采用首尾依次熔接進行串連的測量方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A1、A2、A3以及B1、B2、B3熔接方法如下:
傳感器A1首端自由,傳感器A1尾端與傳感器A2首端熔接;傳感器A2尾端與傳感器A3首端熔接;傳感器A3尾端與光纖光柵解調儀連接;
傳感器B1首端自由,傳感器B1尾端與傳感器B2首端熔接;傳感器B2尾端與傳感器B3首端熔接;傳感器B3尾端與光纖光柵解調儀連接。
6.一種雙層車轍板瀝青混合料橫向變形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
1)制作雙層車轍板,處理相關測量點位,安裝六個FBG傳感器,從車轍試驗儀內引出至光纖光柵解調儀;
2)荷載輪在保溫至少五個小時的60℃車轍試件上行駛一小時;
3)連續采集六個FBG傳感器的數據,獲得雙層車轍板試件上、下板表面橫向應變時程曲線;
4)分析單層瀝青混合料性能、雙層瀝青混合料結構組合對路面結構橫向變形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108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