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相變余熱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404792.2 | 申請日: | 2018-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717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顧忠華;程建;蔡森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南通申通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6 | 分類號: | F28D15/06 |
| 代理公司: | 江蘇隆億德律師事務所 32324 | 代理人: | 牛山;岑志劍 |
| 地址: | 226002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度檢測裝置 循環出水口 控制系統 余熱回收裝置 相變換熱器 控制閥門 控制器 出水口 進水口 冷凝器 熱水罐 管殼 閥門連接 溫度調控 閥門 申請 連通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相變余熱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包括相變換熱器,相變換熱器包括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第一管殼,第一管殼具有進水口以及出水口,出水口連接有熱水罐,熱水罐上設有循環出水口,循環出水口與進水口連通,循環出水口處設有用于關閉或打開循環出水口的閥門,控制系統還包括:溫度檢測裝置,設置于熱水罐內,用于獲取熱水罐內熱水的溫度值;控制器,分別與溫度檢測裝置和閥門連接,用于根據溫度檢測裝置獲取的溫度值控制閥門的打開或關閉。本申請提供的相變余熱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通過在熱水罐內設置有溫度檢測裝置,控制器根據溫度檢測裝置獲取的溫度值控制閥門的打開或關閉,實現了對熱水罐中熱水的溫度調控。
技術領域
本公開一般涉及船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煙氣余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相變余熱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船舶作為水上運輸的主要設備,其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船舶的主動力裝置主要包括蒸汽機、汽輪機、柴油機、燃氣輪機裝置等,每種主動力裝置在運行時都會排出大量的煙氣,由于煙氣中含有較多的熱量,進而導致上述熱量的浪費。由于能源再利用技術的興起,船舶上的煙氣再利用技術已成為本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熱點。船舶上的煙氣再利用技術一般是將煙氣通過余熱回收裝置進行熱量回收再利用,具體地:相變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相變換熱器,相變換熱器包括蒸發器以及冷凝器。蒸發器內部設有煙氣管殼,煙氣管殼內用于流動船舶設備排出的煙氣,煙氣中的熱量通過煙氣管殼進行熱量傳導,獲得氣態的工質。氣態的工質導入冷凝器,冷凝器管內流動有冷水,氣態工質內的熱量對冷水進行加熱,從而獲得熱水并存儲在熱水罐中,以供船舶使用。
但是由于相變余熱回收裝置中不能進行溫度調控,進而會產生熱水溫度值低的情況,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進而導致熱量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相變余熱回收裝置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相變余熱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包括相變換熱器,相變換熱器包括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第一管殼,第一管殼具有進水口以及出水口,出水口連接有熱水罐,熱水罐上設有循環出水口,循環出水口與進水口連通,循環出水口處設有用于關閉或打開循環出水口的閥門,第一管殼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端蓋,第一管殼內設有沿周向排布的多個冷凝器管,冷凝器管的兩端分別穿插出相應端的端蓋,端蓋與第一管殼之間為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冷凝器管的外表面上沿軸向間隔設有多個第一環形凹槽,冷凝器管的內表面上沿軸向間隔設有多個第二環形凹槽,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在冷凝器管的軸向上順次交叉設置;控制系統還包括:溫度檢測裝置,設置于熱水罐內,用于獲取熱水罐內熱水的溫度值;控制器,分別與溫度檢測裝置和閥門連接,用于根據溫度檢測裝置獲取的溫度值控制閥門的打開或關閉。
進一步地,溫度檢測裝置為感溫包或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地,冷凝器管的外表面上套設有多個金屬片,多個金屬片沿冷凝器管的軸向間隔設置,且金屬片位于相鄰的第一環形凹槽之間。
進一步地,金屬片上位于冷凝器管下方的邊沿上設有引流槽。
進一步地,引流槽遠離冷凝器管的一端為擴口結構。
進一步地,相變換熱器還包括蒸發器,蒸發器包括第二管殼,第二管殼內設有多個沿周向排布的煙氣管殼,煙氣管殼與第二管殼之間設有用于存放工質的間隙,煙氣管殼內設有共軸設置的內芯桿,內芯桿與煙氣管殼之間設有多個導熱部,多個導熱部沿內芯的周向間隔排布,導熱部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內芯桿和煙氣管殼的內壁。
進一步地,導熱部的兩側分別設有沿內芯桿的軸向延伸設置的引流面,引流面為內凹的弧形結構。
進一步地,內芯桿的底部設有定位凸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南通申通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南通申通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4047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