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45114.4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90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于波;孫學文;王翠敏;盧欣;李民;吳明雷;孫哲;楊延春;韓慎朝;吳亮;劉裕德;石楓;朱伯苓;張超;郭曉丹;隋淑慧;陳彬;王海巍;張凡;曹曉男;蔡林靜;王嘉庚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G06Q10/04;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來佳 |
| 地址: | 300384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時間序列模型 用電負荷 智能園區 擬合 園區 短期負荷預測 相對誤差 采集 歷史負荷數據 參考依據 電網調度 供求平衡 建模分析 全面分析 時間因素 系統實現 影響負荷 資源調控 預測 驗證 保證 供電 走勢 制定 | ||
1.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集園區一天24小時的用電負荷數據;
步驟2:擬合園區一天24小時的用電負荷,得到用電負荷擬合值及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用電負荷擬合值與實際值對比,計算平均相對誤差并根據平均相對誤差驗證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
步驟4:利用步驟3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預測一天之后的用電負荷情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使用時間序列模型擬合園區一天24小時的用電負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序列模型按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α為平滑系數,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1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變電站一次設備故障判斷與處理決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系數α的取值為0.1~0.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平均相對誤差按照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為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yt為t時刻的用電負荷實際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的預測方法按照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yt為t時刻的用電負荷實際值,T表示預測超前周期,at、bt、ct為三次指數平滑預測模型的相關系數;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α為平滑系數。
7.一種實現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塊:
用電負荷數據采集模塊:采集園區一天24小時的用電負荷數據;
用電負荷數據擬合模塊:擬合園區一天24小時的用電負荷,得到用電負荷擬合值及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
平均相對誤差計算模塊:將用電負荷擬合值與實際值對比,計算平均相對誤差并根據平均相對誤差驗證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
用電負荷預測模塊:使用訓練好的時間序列模型預測一天之后的用電負荷情況。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實現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電負荷數據擬合模塊采用如下時間序列模型:
式中,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α為平滑系數,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1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實現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相對誤差計算模塊采用如下計算模型:
式中,為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yt為t時刻的用電負荷實際值。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實現智能園區需求側短期負荷預測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電負荷預測模塊采用如下預測模型:
式中,yt為t時刻的用電負荷實際值,T表示預測超前周期,at、bt、ct為三次指數平滑預測模型的相關系數;分別為一次指數平滑、二次指數平滑以及三次指數平滑t時刻的用電負荷擬合值,α為平滑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511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