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伸縮夾臂型搬運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315061.1 | 申請日: | 2018-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527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梁明;陳建華;楊紅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6/42 | 分類號: | E04H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搬運器 伸縮夾 旋轉夾 汽車輪胎 檢測開關 控制器 臂型 夾持 控制器控制 單點固定 發送信號 方向旋轉 連接組合 驅動機構 伸縮 抱夾 噪音 驅動 移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伸縮夾臂型搬運器。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抱夾式搬運器體積大,噪音響,不能夠承受太重的負載。本發明包括前搬運器和后搬運器,以及連接前后搬運器的連接組合,前搬運器和后搬運器由驅動機構驅動,每個搬運器上都設有兩個伸縮夾臂、兩個旋轉夾臂、檢測開關和一個控制器,所述的伸縮夾臂設置在旋轉夾臂的后部;夾持車輛時,伸縮夾臂向兩側伸縮展開,兩個搬運器向前方移動,伸縮夾臂觸碰到汽車輪胎后,檢測開關發送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兩個旋轉夾臂朝向伸縮夾臂方向旋轉,最終共同夾持汽車輪胎。本發明采用伸縮夾臂和旋轉夾臂組合,結構比常見的全部采用單點固定旋轉的結構更簡單,而且穩定性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伸縮夾臂型搬運器,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應用于平面移動類、巷道堆垛類和垂直升降類機械式停車設備等智能立體車庫的汽車搬運器,主要適用于立體車庫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常見的智能立體車庫搬運器分為梳齒式和抱夾式兩大類。采用這些搬運器的智能立體車庫在存取車的效率上比以前采用載車板交換技術的智能立體車庫要高很多。但是這兩類搬運器在使用過程中也出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其中梳齒搬運器對設備結構的層高要求高,占據的空間高度較大,層間凈高需要1950mm。其次是在車位上要安裝重型的懸臂梳型停車架,屬于懸臂結構,抗疲勞差,使用年限長了后,可能存在梳齒架變形導致設備或者車輛損傷事故發生的隱患。而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抱夾式搬運器都是采用電機+齒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體積大,噪音響,且都是采用單點固定旋轉驅動結構,屬于單點懸臂結構,不能夠承受太重的負載,遇到重載車輛時,可能出現無法正常將車輛完全搬運起來的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伸縮夾臂型搬運器,對立體車庫層高要求較低,自身搬運設備高度低,對車輛適用性范圍廣,結構簡單,搬運效率高。
為此,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伸縮夾臂型搬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搬運器和后搬運器,以及連接前后搬運器的連接組合,前搬運器和后搬運器由驅動機構驅動,每個搬運器上都設有兩個伸縮夾臂、兩個旋轉夾臂、檢測開關和一個控制器;夾持車輛時,伸縮夾臂向兩側伸縮展開,兩個搬運器向外側移動,伸縮夾臂觸碰到汽車輪胎后,檢測開關發送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兩個旋轉夾臂朝向伸縮夾臂方向旋轉,最終共同夾持汽車輪胎。
當需要搬運汽車時,前后搬運器根據控制器接收到的指令,計算各自需運行的距離,然后驅動搬運器上的行走機構快速運行到汽車底部,運行到位后,伸縮夾臂先伸出,然后搬運器開始低速向外側運行,直到伸縮夾臂碰到汽車輪胎后觸發到位檢測開關,搬運器停止運行,旋轉夾臂開始旋轉,直到與伸縮夾臂一起將汽車輪胎抱起,前后搬運器協同完成將整個汽車抱起的動作。
所述的旋轉夾臂由液壓驅動。
所述的伸縮夾臂和旋轉夾臂的外端設置長托輥輪。
所述的伸縮夾臂和旋轉夾臂未展開時均藏于搬運器框架內或貼靠搬運器框架。
所述的連接組合為曲臂連接組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采用伸縮夾臂和旋轉夾臂組合,結構比常見的全部采用單點固定旋轉的結構更簡單,而且穩定性更好。
2.旋轉結構采用液壓驅動,比常規的電機+鏈輪驅動占用空間更小,搬運器自身高度還不到常規搬運器高度的一半,由原來的220mm降低到100mm,大大降低了設備所需的層高空間,為用戶減少了建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單一搬運器模塊收起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單一搬運器模塊前伸縮夾臂伸出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單一搬運器模塊后旋轉夾臂開始抱夾動作過程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智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150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