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流控芯片、含有該微流控芯片的裝置及其分離粒子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98981.2 | 申請日: | 2018-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18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珍儀;王竣弘;陳昭宏;陸祎;姜竣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怡天佳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張柳;趙青朵 |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區杏石口路80號中央***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流控 芯片 含有 裝置 及其 分離 粒子 方法 | ||
1.一種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設置有進樣口(2)、進鞘口(3)、微流道(4)和出口(6);
所述微流控芯片還包括脊狀部件(5);所述脊狀部件(5)傾斜設置于所述基片(1)上且與所述微流道(4)的側壁連接或傾斜設置于所述微流道(4)的頂端內壁;
所述進樣口(2)、所述進鞘口(3)設置于所述微流道(4)的同側;所述出口(6)設置于所述微流道(4)的另一側;
所述進樣口(2)、所述進鞘口(3)設置于所述脊狀部件(5)的同側;所述出口(6)設置于所述微流道(4)的另一側;
所述脊狀部件(5)凸出于所述微流道(4)的腔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狀部件(5)的傾斜起始端靠近所述進樣口(2),所述脊狀部件(5)的傾斜結束端靠近所述出口(6)。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狀部件(5)的所述傾斜起始端與所述微流道(4)的側壁之間的夾角為25°~7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脊狀部件(5)設置于所述基片(1)上時,所述脊狀部件(5)與所述微流道(4)頂部的間隙為待分離粒子直徑的1/10~1/2;當所述脊狀部件(5)設置于所述微流道(4)的頂端內壁時,所述脊狀部件(5)與所述微流道(4)底部的間隙為待分離粒子直徑的1/10~1/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狀部件(5)的數目不少于1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分離粒子的Y方向移動距離與脊狀部件5的組數之關系為1/4W<K*D2<W,D1為剛性、彈性或尺寸較小的粒子的偏移量,D2為剛性、彈性或尺寸較大的粒子的偏移量,K為脊狀結構(5)的組數,W為微流道(4)的寬度。
7.分離粒子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8.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或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在分離粒子、液滴中是否包含細胞的鑒定中的應用;所述粒子包括液滴和/或細胞。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包括硬度不同的粒子、彈性不同的粒子和細胞核大小不同的細胞。
10.一種粒子的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或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的所述進樣口(2)通入待分離粒子,向所述進鞘口(3)通入鞘液,調整所述待分離粒子和所述鞘液的密度,使所述待分離粒子通過所述脊狀部件(5)的擠壓產生位移,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怡天佳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怡天佳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9898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