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聽力儀器的堵塞控制系統和聽力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88331.X | 申請日: | 2018-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409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J·博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北歐聽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25/00 | 分類號: | 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顧小曼 |
| 地址: | 丹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聽力 儀器 堵塞 控制系統 | ||
本公開提供一種用于聽力儀器的裝置,該聽力儀器配置為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聽力儀器的佩戴者的耳道中,該裝置包括:密封元件,其配置為在帶有該裝置的聽力儀器至少部分地位于耳道中時密封耳道,其中,密封元件的操作由電控制信號控制,密封元件至少部分地由電活性材料制成,其中,密封元件的電活性材料的聲阻抗作為所施加的電場的函數而變化,所施加的電場基于電控制信號的特征。
技術領域
本公開主要涉及一種用于聽力儀器的堵塞控制系統以及設置有這種系統的聽力儀器。
背景技術
本領域中已知許多不同種類的耳戴式設備。為了本申請的目的,傳統助聽器、耳鳴掩蔽器、智能耳戴式設備(hearables)、非處方助聽器、耳塞式耳機、聽力保護器等都包括在所采用的綜合術語聽力儀器中。
傳統助聽器代表性地概括示出所有聽力儀器的結構和功能。在本文中,已知若干不同類型的助聽器。可完全佩戴在耳內的小型助聽器,例如耳內式助聽器(ITE)或深耳道式助聽器(CIC)適用于應對輕度聽力損傷。為了應對更嚴重的聽力損傷,通常需要戴在耳后的更大的設備,例如,耳后式助聽器(BTE)或耳道內接收器助聽器(RIE)。這些設備將音頻數據作為聲波或作為有線電信號傳送到位于聽力受損者的耳朵中的鈴形助聽器圓頂。
不管采用的聽力儀器的類型如何,在使用聽力儀器時,耳道都至少部分地與外部環境隔絕。結果,發展為堵塞效應。這表現為聽力儀器佩戴者感覺到自己的聲音是中空的和/或變得被不自然地放大。
通常,通過引入在耳道腔和外部環境之間建立流體連通的通氣管(通氣孔)來減少以上討論的不期望的效應。正如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這種解決方案仍然存在著顯著缺陷。為了解決這些問題,EP2405674 公開了一種帶有諧振器的通氣孔。其諧振頻率范圍相當窄(10到100Hz),并在工廠中永久性地預先設定。
結果,與本領域中可用的解決方案相關聯的一些問題仍然存在。在復雜和/或快速變化的聽音情況下尤其如此。
發明內容
當前的一個目的是至少緩解與現有技術相關聯的缺陷。
上述目的主要通過根據獨立權利要求的用于助聽器的堵塞控制系統以及根據從屬權利要求的實施例來實現。
更具體而言,本公開提供一種用于聽力儀器的堵塞控制系統,該系統適于定位在聽力儀器佩戴者的耳道中。所述系統包括:密封元件,其在所述系統位于耳道中時物理密封耳道。密封元件的操作由電控制信號控制,所述密封元件至少部分地由電活性材料制成。電活性材料的聲阻抗作為所施加的由電控制信號的內容確定的電場的函數而變化。
在下文中,呈現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積極效果和優點。
所實現的是一種動態調整始終物理密封耳道腔的密封元件的聲學特性的方法。在整個聽力頻帶上調整聲學特性。這是通過在組成密封元件的電活性材料上施加電場來實現的。所施加的力引起電活性材料的順應性的改變,即改變其彈性特性。作為示例,當電活性材料在承受所施加的力時可以從柔軟變為完全剛性。處于剛性狀態的電活性材料隔絕聲音,即聲波不能穿過,而處于柔軟狀態的相同材料不隔絕聲音,并且允許聲波穿過。因此,通過改變電活性材料的順應性,改變密封元件的聲阻抗,即改變其對聲波形狀的聲流的阻力。相應地并且根據密封元件的電活性材料的順應性,不同量的聲能可以穿過由密封元件表示的障礙物。配置為生成電控制信號的信號處理器可以控制密封元件的電活性材料的順應性。電控制信號的內容(因此,電活性材料的彈性特性)對應于佩戴者外部環境(例如,嘈雜、安靜、音樂會)和/或佩戴者的狀態(例如,說話、吃東西、行走)所提出的要求。總之,可以獲得對朝向或遠離耳道腔傳播的聲波的主動控制,從而以最弱的堵塞效應實現對耳道的最大功能性密封。
這里,外部環境被視為包括從外部傳到聽力儀器的所有聲音。舉例來說,這種聲學環境的一個特征是環境噪聲能量的頻譜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北歐聽力公司,未經大北歐聽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833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