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89905.0 | 申請日: | 2018-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7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萬有;周俊;夏候東;韓俊寶;高從民;徐曉麗;朱元忠;陳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2 | 分類號: | H01B7/02;H01B7/28;H01B7/42;H01B13/14;H01B13/22;H01B13/24 |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藍律師事務所 34133 | 代理人: | 汪鋒 |
| 地址: | 2393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封層 導體 電纜 絕緣層 導熱柱 惰性氣體 峰值電壓 環繞設置 填充層 絕緣層內壁 絕緣層外壁 導體接觸 導體外壁 電場條件 電壓產生 電壓轉化 老化現象 熱交換孔 使用壽命 對設備 外壁 雷電 填充 穿插 制造 危害性 輸出 延伸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導體和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環繞設置于導體外壁一側,所述絕緣層內壁固定環繞設置有密封層,所述密封層與導體之間設置有填充層,所述密封層外壁一側設置有導熱柱,所述導熱柱一端穿插絕緣層,且延伸至絕緣層外壁一側,所述導熱柱內設置有熱交換孔。本發明通過填充層的設置,利用惰性氣體的穩定性,避免了密封層直接與導體接觸,避免了密封層長時間在導體所產生的電場條件下發生老化現象,從而縮短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和增大了電纜對外界的危害性,而且利用填充的惰性氣體,避免附近所產生的峰值電壓對電纜輸出的電壓產生影響,例如雷電會使流經導體的電壓轉化成峰值電壓,從而對設備產生損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于電力及線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行業,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作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電線電纜的節支降本也越來越被行業內所重視,電纜結構越于兩級分化,一級高度集成復雜化,將多種功能集為一體,節省敷設、運行維護成本 ;另一級為結構簡單化,在滿足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的情況下,結構盡量簡單、成本盡量低,這種方式符合低碳環何的要求。
而且現有外界環境對電纜電流輸出影響很大,特別是在雷電環境下,容易使電纜內通過的電壓變成峰值電壓。因此,發明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及其制造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及其制造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結構電纜,包括導體和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環繞設置于導體外壁一側,所述絕緣層內壁固定環繞設置有密封層,所述密封層與導體之間設置有填充層,所述密封層外壁一側設置有導熱柱,所述導熱柱一端穿插絕緣層,且延伸至絕緣層外壁一側,所述導熱柱內設置有熱交換孔。
優選的,所述熱交換孔包括內孔和氣體導入孔,所述內孔環繞設置于熱交換孔內,所述氣體導入孔與內孔呈十字交叉設置,且內孔和氣體導入孔相互接通,所述氣體導入孔一端貫穿絕緣層,且延伸至絕緣層外壁一側。
優選的,所述絕緣層外壁一側設置有隔墊,所述隔墊固定設置于氣體導入孔內腔,所述隔墊設置成網狀結構。
優選的,所述絕緣層由彈性橡膠構成,所述密封層由硅膠構成,所述填充層內部填充有惰性氣體;
所述惰性氣體設置為氦(He)、氖(Ne)、氬(Ar)、氪(Kr)或氙(Xe)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導熱柱由陶瓷粉體和30um超薄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組成。
優選的,所述氣體導入孔靠近絕緣層外壁一端設置成圓臺形,且圓臺形直徑較小的一端延伸至絕緣層外壁一側。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新型結構電纜的制造方法,其具體操作步驟為:
步驟一:材料準備:先預先準備充足電纜制造所需要的材料、擠塑機和磨光機;
步驟二:擠塑:先在導體外壁一側均勻擠塑出密封層,并且使導體和密封層之間留有4mm~6mm的距離,并且使填充層一端進行密封,另一端先不進行密封,然后通過粘粘劑將導熱柱固定在密封層外壁一側,再利用擠塑機在密封層外壁一側均勻環繞擠塑出絕緣層,并且在擠塑絕緣層的時候,利用熱交換孔的模具使絕緣層中間留有中空的熱交換孔,并且在氣體導入孔靠近絕緣層外壁一端內腔中固定放置隔墊,當擠塑完成后,將惰性氣體從未密封的一端填充至填充層內,使惰性氣體充分填充于填充層內,當惰性氣體填充完后,利用擠塑機將填充層未密封的一端進行密封;
步驟三:磨光:在步驟二結束之后,利用磨光機對絕緣層外表面進行磨光,去除絕緣層外表面的毛刺,并且檢驗產品是否合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99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