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以NO3 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2258.4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75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和平;鐘亮;呂盤龍;王振;石凌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3/34;C02F101/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駿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no base sub | ||
本發明涉及復合污染物的生物還原技術,旨在提供一種以NO3?還原甲烷基質生物膜中六價鉻的方法。包括:向無機培養基中添加Na2CrO4和NaNO3,在微氧條件下備用;將模擬廢水引入甲烷基質膜生物反應器中,加入CrO42?和活性污泥后自循環獲得菌液;采取連續流方式向反應器引入模擬廢水和CH4,分階段控制進水中NO3?的濃度;每運行一個階段,都確保出水中CrO42?和NO3?濃度達到穩定狀態至少10天。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NO3?的高負荷對Cr(VI)的還原有顯著的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起初涉及Cr(VI)還原的亞棲熱菌屬隨著NO3?的引入而下降,在添加NO3?之后α變形菌富集;而當除去NO3?時,β變形菌變得重要,表明其可以作為Cr(VI)還原的潛在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復合污染物的生物還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NO3-還原甲烷基質生物膜中六價鉻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鉻(Cr)是一種重要合金元素,在行業中應用很廣泛(如:石油精煉,電鍍,染料和木材保存等)。這些行業中產生了大量的含鉻污染廢水,其中CrO42-是主要含鉻污染物。Cr(VI)對生物體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變性,對人體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美國環保局定義飲用水中鉻的最大污染限制值(MCL)為100μg-Cr/L。同時,硝酸鹽(NO3-) 在農業肥料和工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含鉻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一般都伴隨著高濃度的硝酸鹽(NO3-)和亞硝酸鹽(NO2-)。NO3-及其還原中間體亞硝酸鹽(NO2-)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為它們會導致嬰兒發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和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飲用水中NO3-和NO2-的MCL分別為10和1mg N/L(USEPA,2015)。
Cr(VI)和NO3-的生物還原由于其經濟和環境角度出發都優于物理化學修復,在過去幾十年引起了極大興趣。將Cr(VI)還原成Cr(III)是解決含Cr(VI)廢水的可行方法。 Cr(VI)具有高溶解度,而Cr(III)是溶解度很低的,可以以Cr(OH)3的形式沉淀,并且 Cr(III)的毒性比Cr(VI)低100倍。將NO3-還原成N2能使其完全無害。
Cr(VI)和NO3-可以在各種生物反應器中同時降低。SahinkayaKilic(2014)等應用以硫為電子給體的柱式反應器。
因為CH4相對便宜且來源廣泛,基于甲烷的MBfR是一種甲烷向生物質供應CH4的新穎而有前途的方法。其中CH4通過中空纖維膜的壁擴散,并被附著在纖維外壁上的生物膜氧化?;贑H4-MBfR中,同時Cr(VI)和NO3-生物還原從未被探索過。因此,本發明研究的目標是探究基于CH4-MBfR中Cr(VI)和NO3-生物還原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生物膜的群落結構。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22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