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滅藻劑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0144.6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580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1 |
| 發明(設計)人: | 裴澤民;徐扣華;丁正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裴澤民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滅藻劑 殼聚糖 藻細胞 水體 湖泊底泥 分子鏈 正電荷 滅藻 制備 氨基 表面帶負電荷 化工技術領域 殼聚糖改性 表面電荷 能力增強 稀酸溶液 厭氧環境 游離氨基 傳統的 磷酸鉀 質子化 黏結劑 沸石 富氧 改性 去除 脫穩 修飾 濁度 漂浮 中和 水質 凝聚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滅藻劑的制備方法,屬于化工技術領域。本發明利用黏結劑磷酸鉀將沸石、湖泊底泥進行黏結,利用殼聚糖進行改性,由于殼聚糖分子鏈上分布著大量的游離氨基,這些氨基在稀酸溶液中質子化,從而使其分子鏈帶上大量的正電荷,顆粒經殼聚糖修飾后,逐漸由負值變為正值,致使表面也帶上大量的正電荷,與表面帶負電荷的藻細胞作用,從而降低和中和藻細胞表面電荷,使其脫穩、凝聚,從而達到滅藻效果,且經殼聚糖改性的湖泊底泥能夠去除表面漂浮的藻細胞,降低水體的濁度,水體富氧能力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體的厭氧環境。本發明解決了目前傳統的滅藻劑采用單一的滅藻劑,其滅藻效果比較差,無法有效改善水質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滅藻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滅藻劑,水污染處理藥劑產品之一。在工業用水和民用水中,水體富營養化已成為制約水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細菌和藻類的過度繁殖嚴重影響水體的功能,一方面污染輸水管線,堵塞濾池,造成供水事故;另一方面,會造成水體發臭,影響景觀。在工業上,則會造成生物粘泥堵塞換熱設備、腐蝕金屬,影響工廠的安全生產。因此,對細菌和藻類的控制成為水質的主要水質惡化。為解決水中細菌和藻類帶來的這些問題,有必要在用機械的、化學的方法對水進行處理來避免其進入工業系統或控制工業過程水中其對設備的危害。化學藥劑是處理水體中細菌和藻類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殺菌滅藻劑通常可以分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兩類。 氧化型殺菌滅藻劑主要包括氯氣、二氯異氰脲酸鈉、三氯異氰脲酸、 二氧化氯、有機溴等。非氧化型殺菌滅藻劑主要包括十二烷基二甲基 芐基氯化銨(簡稱1227、潔而滅)、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簡 稱新潔而滅)、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簡稱1427)、十四烷基 二甲基芐基溴化銨等季銨鹽類和異噻唑啉酮。目前傳統的滅藻劑采用單一的滅藻劑,其滅藻效果比較差,無法有效改善水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傳統的滅藻劑采用單一的滅藻劑,其滅藻效果比較差,無法有效改善水質的問題,提供一種滅藻劑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滅藻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質量比1:5~7:1:3~5,將天然沸石、鹽酸溶液、氫氧化鈉、氯化鎂溶液進行混合,攪拌均勻,浸泡,過濾,得濾渣,將濾渣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在溫度100~105℃下烘干,得烘干物,將烘干物在溫度300~400℃下焙燒,用蒸餾水洗凈,在溫度100~105℃下烘干,得烘干物a;
(2)用接種環蘸取水樣在固體培養基上進行平板劃線分離,置于生化培養箱中,在溫度28~30℃、2000lx 的光照條件下厭氧培養,挑取光合菌落,按質量比1:5~7,將光合菌落、液體培養基置于溫度28~30℃、2000lx光照條件下培養,得培養液,按質量比3:7,將造粒物、培養液進行混合,浸泡8~10h,過濾,得濾渣a,將濾渣a進行冷凍干燥,收集干燥物;
(3)將湖泊底泥進行研磨,過篩,在溫度80~100℃下烘干,得烘干物b,按重量份數計,取10~15份干燥物、7~8份烘干物b、3~5份黏結劑、1~3份氯化銨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再放入造粒機中造粒,得造粒物;
(4)按質量比1:5~6,將殼聚糖、質量分數1%的鹽酸溶液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得攪拌液,按質量比1:3~5,將造粒物、攪拌液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噴霧干燥,收集干燥物a,即得滅藻劑。
所述步驟(2)中固體培養基是按重量份數計,取70~80份水、20~30份瓊脂粉、7~9份氯化鈉、7~9份酵母膏、5~7份磷酸氫二鉀、5~7份磷酸二氫鉀、2~4份硫酸鎂進行混合均勻,高溫滅菌,即得固體培養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裴澤民,未經裴澤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01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