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的鹽水的處理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49793.6 | 申請日: | 201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866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海玉琰;何燦;馬瑞;孫劍宇;劉兆峰;熊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44 | 分類號: | C02F1/44;C01D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淼;嚴政 |
| 地址: | 10001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價 陰離子 鹽水 處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鹽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含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的鹽水的處理方法和系統。該含鹽水的處理方法包括:將含鹽水送至第一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一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一納濾濃水和第一納濾產水;將第一納濾濃水送至第二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二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二納濾濃水和第二納濾產水;將第二納濾濃水送至低溫結晶單元進行結晶處理以分離得到結晶鹽和結晶出水;將第一納濾產水送至第三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三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三納濾濃水和第三納濾產水。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和系統,通過納濾單元的巧妙組合突破納濾系統的濃縮極限,同時實現對含鹽水中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分離濃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鹽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含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的鹽水的處理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含鹽廢水主要來自石油化工、煤化工、電力、鋼鐵以及海水淡化的生產過程,近年來廢水量逐年增加,而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為了降低外排水量,提高水的使用效率,目前含鹽廢水多使用以反滲透為主的膜法處理后循環使用。在液體零排放的要求下,反滲透濃水通常被進一步處理,經蒸發結晶工藝得到蒸餾水和固體雜鹽。但是,這些固體雜鹽無法直接回用,后期處理成本昂貴。
這些固體雜鹽主要是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混合雜鹽,納濾可將含鹽廢水中的硫酸鈉和氯化鈉分離,但由于滲透壓和實際操作壓力的限制,納濾對硫酸鈉濃水通常只能濃縮到60,000-80,000mg/L,嚴重限制了后續結晶工藝中硫酸鈉結晶鹽的回收率;反滲透可將納濾濃水進一步濃縮,但濃水中硫酸鈉被濃縮的同時,其中的氯化鈉也會被濃縮,這會嚴重影響硫酸鈉結晶鹽的純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能夠在無需顯著提高操作壓力和運行成本的情況下突破納濾系統的濃縮極限,且實現含鹽水中硫酸鈉和氯化鈉同時分離的含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的鹽水的處理方法和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含鹽水的處理方法,該含鹽水中含有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該方法包括:
(1)將含鹽水作為原水送至第一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一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一納濾濃水和第一納濾產水;
(2)將所述第一納濾濃水送至第二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二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二納濾濃水和第二納濾產水;
(3)將所述第二納濾濃水送至低溫結晶單元進行結晶處理,以分離得到結晶鹽和結晶出水,將結晶出水作為系統濃水排出;
(4)將所述第一納濾產水送至第三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三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三納濾濃水和第三納濾產水,將所述第三納濾產水作為系統產水排出;
其中,將所述第三納濾濃水、第二納濾產水和所述原水一起送至第一納濾單元中;
其中,所述第一納濾單元對二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20-80%,對一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50%以下;
所述第二納濾單元對二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20-80%,對一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50%以下;
所述第三納濾單元對二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90%以上,對一價陰離子鹽的表觀截留率為50%以下。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含鹽水的處理系統,該含鹽水中含有二價陰離子鹽和一價陰離子鹽,該系統包括:第一納濾單元、第二納濾單元、第三納濾單元和低溫結晶單元;
其中,所述含鹽水的原水管線與所述第一納濾單元的鹽水進口連通以使得含鹽水作為原水在第一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一納濾處理并分離得到第一納濾濃水和第一納濾產水;
所述第一納濾單元的濃水出口與所述第二納濾單元的鹽水進口連通,使得從所述第一納濾單元出來的第一納濾濃水送至所述第二納濾單元中進行第二納濾處理以分離得到第二納濾濃水和第二納濾產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未經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979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