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差分轉單端的轉換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47197.X | 申請日: | 2018-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658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鄭曉一;石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芯力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185 | 分類號: | 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差 分轉單端 轉換 電路 | ||
本發明涉及電力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差分轉單端的轉換電路,包括:串接在一電源和地之間的電流鏡;電流鏡包括并聯的主控支路和參考支路;主控支路包括一第一MOS管和一第一電阻,第一MOS管與第一電阻串聯;參考支路包括一第二MOS管和一穩流源,第二MOS管和穩流源串聯;第一MOS管的柵極、第二MOS管的柵極和第二節點相連接;第一轉換單元,根據第一差分信號從電源處獲取相應的電流;第二轉換單元,根據第二差分信號從電源處獲取相應的電流;第一節點處引出一輸出端將第一差分信號和第二差分信號轉換后的信號輸出;能夠使得工藝偏差對轉換電路的靜態工作點的影響較小,同時保證良好的噪聲貢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差分轉單端的轉換電路。
背景技術
差分傳輸是一種信號傳輸的技術,區別于傳統的一根信號線一根地線的做法,差分傳輸在兩根線上都傳輸信號,這兩個信號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差180度,極性相反。在這兩根線上傳輸的信號就是差分信號。
差分轉成單端輸出,主要是因為一些系統中的信號一般是差分形式的,目的是為了抑制電源和地的噪聲以及外界的干擾。但到了輸出到芯片外面的時候出于減少對外引腳的考慮,將兩路信號合成為一路信號用一個引腳輸出。目前能看到的技術一般是以運算放大器作為基礎,把運算放大器接成加法器的形式來完成差分轉單端的功能,對于一些系統本身這個節點不需要較高的放大倍數,所以這種運放加法器形式是能滿足要求的。
如圖1所示的傳統的轉換電路中,采用了運放加法器,VB和VB’理論上要求一致,這樣電阻可以選取比較小的值以減小噪聲,但是,因為VB和VB’很難一致,因為VB’來自上級電路而VB來自設定值,隨工藝和溫度的偏差兩者之間會有比較大的偏差,如果使用小的電阻會導致電流增加,同樣會增加噪聲,采用大的電阻會減小電流,噪聲也會增加。也可以采用復制VB’的靜態工作點給VB,但復制過程也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同時在選用小電阻的時候,因為靜態工作點的偏差導致的電流不一致性會導致放大倍數的誤差增加。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差分轉單端的轉換電路,其中,包括:
串接在一電源和地之間的電流鏡;
所述電流鏡包括并聯的主控支路和參考支路;
所述主控支路包括一第一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簡稱MOS)管和一第一電阻,所述第一MOS管與所述第一電阻串聯形成一第一節點;
所述參考支路包括一第二MOS管和一穩流源,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穩流源串聯形成一第二節點;
所述第一MOS管的柵極、所述第二MOS管的柵極和所述第二節點相連接;
第一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一MOS管并聯,且所述第一轉換單元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差分信號的一第一差分接收端口,所述第一轉換單元根據所述第一差分信號從所述電源處獲取相應的電流;
第二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MOS管并聯,且所述第二轉換單元包括用于接收第二差分信號的一第二差分接收端口,所述第二轉換單元根據所述第二差分信號從所述電源處獲取相應的電流;
所述第一節點處引出一輸出端將所述第一差分信號和所述第二差分信號轉換后的信號輸出。
上述的轉換電路,其中,所述第一轉換單元包括:
一第二電阻和一第三MOS管,所述第二電阻和所述第三MOS管串聯后與所述第一MOS管并聯,且串聯處形成一第三節點;
一第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比較輸入端、一第二比較輸入端和一第一比較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芯力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芯力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4719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