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常溫相變微膠囊蓄熱板材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80642.5 | 申請日: | 2018-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0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冶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興禮 |
| 主分類號: | C09K5/06 | 分類號: | C09K5/06;B01J1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3000 甘肅省武威市天***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變材料 相變微膠囊 制備 蓄熱 相變類材料 蜂窩狀 低溫相變材料 石蠟 比例配比 獨立空間 環保節能 外界環境 新型常溫 液體石蠟 常溫下 覆膜層 工藝包 連續槽 十二醇 凸凹面 微膠囊 壓縮熱 儲能 基板 面層 囊芯 密封 釋放 合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常溫相變微膠囊蓄熱板材的制備方法,先將囊芯材了44#石蠟、液體石蠟、十二醇的相變類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得到常溫的相變材料,同時,通過用高分子聚合法將低溫相變材料以一定的工藝包覆制備新型常溫相變微膠囊,通過面層的蜂窩狀凸凹面壓縮熱熔狀態的覆膜層進入基板的蜂窩狀連續槽中,能夠將各相變類材料密封在獨立空間內,從而阻止了相變材料與外界環境的直接接觸,從而起了保護相變材料的作用,使相變材料可以循環使用。本發明針對常溫下微膠囊發生相變,通過儲能和釋放能量來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常溫微膠囊蓄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常溫相變微膠囊蓄熱板材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能源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大重要問題,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由此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更加關注的熱點。相變材料利用其在變溫的時候,通過相態變化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大量熱量來進行熱能貯存或釋放,可有效解決能量供給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匹配、提高能量利用率,也可用于周圍微環境的熱調控,從而實現節能和控溫方面的應用。相變材料作為一種潛熱蓄能材料,是近年來能源利用領域和新材料領域研究最多,最具有開發和應用前景的功能材料之一。
相變材料石蠟來源廣泛,相變潛熱高,相變溫度范圍寬,化學穩定性好,相變過程穩定,但單一石蠟的相變溫度高,無法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本發明針對常溫下微膠囊發生相變,通過儲能和釋放能量來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以集中低溫相變溫度的相變類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得到常溫的相變材料,這種常溫的相變材料更適合大規模應用,可以廣泛應用于太陽能貯存、廢熱回收、建筑節能、電子器件散熱及調溫服裝等領域,使相變材料能應用于工業領域及生活領域,是促進相變材料技術進步的必要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目前現有潛熱蓄能材料存在的結構強度差和不適合常溫蓄能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常溫相變微膠囊蓄熱板材的制備方法。以集中低溫相變溫度的相變類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得到常溫的相變材料,不僅解決在常溫下相變材料蓄能的問題,還解決了相變材料在固-液相變時泄露的問題,同時提高熱蓄能材料的結構強度,擴大適用范圍。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常溫相變微膠囊蓄熱板材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常溫相變囊芯的制備:先將囊芯按配比稱量,囊芯為44#石蠟、液體石蠟、十二醇,比例為2~3:2~3:1;然后在45℃溫度下加熱熔融,攪拌速度為2000r/min,使其充分混合均勻成透明液體。
(2)常溫相變囊芯的分散:在制備方法的條件下加入司班80、吐溫80、去離子水的混合液,其比例為1:1:200,混合均勻得到表面活性劑混合液備用。
(3)在40~140℃的恒溫箱內的底部鋪設基板,基板上側分布有蜂窩狀連續槽;將步驟(2)攪拌的混合液鋪設在基板上含有蜂窩狀連續槽的一面,并保持穩定為45~50℃持續1~2h。
(4)制備面層,面層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高密度聚乙烯為30~70%,PVA為40~60%,氯磺化聚乙烯為10~14%,羥丙基纖維素為12~18%,老化劑為2~4%,對羥基苯甲酸乙酯為0.1~0.3%,水楊酸納為0.2~0.8%,助劑為0.08~0.2%;將面層各組分混合加溫至140℃熔化狀態后加入模具制成型號與所述基板相同的面層,然后冷卻降溫至80~105℃備用。
(5)將步驟(4)中面層在沖壓模具中進行沖壓形成蜂窩狀凸凹面結構,該蜂窩狀凸凹面與所述基板上分布有蜂窩狀連續槽能夠對扣,且在對扣后存在配合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興禮,未經蔡興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06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