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55672.0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07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戴明曄;李明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04;H04W7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許志勇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步 信號 發送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獲取在時域上連續的多個同步信號塊在單位時隙內的預配置位置;對預配置位置進行調整,使得多個同步信號塊在單位時隙內的時域上不連續;將在時域上不連續的多個同步信號塊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發送。由于對時域上連續的多個同步信號塊的預配置位置進行了調整,使得多個同步信號塊可以在時域上不連續,因此,在非授權的高頻段頻譜下,基站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發送多個同步信號塊時,可以有時間去檢測不同波束方向上的信道是否空閑,進而實現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對多個同步信號塊的發送,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基站不會錯失對時域上連續的同步信號塊的發送。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動通信系統中,根據3GPP RAN1 AdHoc#2以及RAN1#90會議的規定,不同的子載波間隔(SCS,subcarrier spacing),同步信號塊(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在一個由14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符號組成的時隙(slot)中的位置不同。針對120KHz的子載波間隔,一個時隙內的兩個同步信號塊的位置在時域上連續,針對240KHz的子載波間隔,兩個時隙內的四個同步信號塊的位置在時域上連續。
通常,基站在使用高頻段頻譜發送同步信號塊時,需要在不同的波束方向發送不同的同步信號塊,以保證基站的覆蓋范圍。此外,基站在使用非授權頻譜時,還需要對每個波束方向上的信道進行監聽,并在確定信道空閑時發送同步信號塊。這樣,基站可以實現在非授權的高頻段下對同步信號塊的發送。
然而,在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在高頻段的子載波間隔下時隙內的同步信號塊的位置在時域上是連續的,因此,基站在使用非授權的高頻段頻譜發送時域上連續的同步信號塊時,在一個波束方向上發送完成一個同步信號塊后,在另一個波束方向上發送另一個同步信號塊時,沒有時間間隔用于監聽另一個波束方向上的信道是否空閑,導致基站無法在另一個波束方向上實現另一個同步信號塊的發送,使得部分終端無法獲得對應的同步信號并完成對基站的初始接入。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方法和裝置,用于解決在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在使用非授權的高頻段頻譜發送同步信號塊時,由于高頻段的子載波間隔下時隙內的同步信號塊的位置在時域上連續,導致基站沒有時間檢測信道是否空閑,無法完成同步信號的發送的問題。
第一方面,提出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方法,包括:
獲取在時域上連續的多個同步信號塊在單位時隙內的預配置位置;
對所述預配置位置進行調整,使得多個所述同步信號塊在所述單位時隙內的時域上不連續;
將在時域上不連續的多個所述同步信號塊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發送。
第二方面,提出一種同步信號的發送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獲取在時域上連續的多個同步信號塊在單位時隙內的預配置位置;
調整模塊,對所述預配置位置進行調整,使得多個所述同步信號塊在所述單位時隙內的時域上不連續;
發送模塊,將在時域上不連續的多個所述同步信號塊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發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提供了一種網絡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56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