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換熱站智能控制柜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750809.1 | 申請日: | 2017-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1244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0 |
| 發明(設計)人: | 汪鵬林;曹佳杰;李彬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10 | 分類號: | F24D19/10;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浙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李麗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控制模塊 智能控制柜 換熱站 流量計 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 本實用新型 溫度傳感器 壓力傳感器 變頻器 熱量計 電動調節閥 水流量 工業設備 回水壓力 循環水泵 運行能耗 回水 補水泵 二次網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設備控制領域,公開了一種換熱站智能控制柜,包括智能控制模塊、變頻器、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以及分別用于檢測二次網末端的水流量、熱量、供回水壓力、供回水溫度的流量計、熱量計、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所述流量計、熱量計、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模塊相連,智能控制模塊通過變頻器與循環水泵、補水泵相連,智能控制模塊還通過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與電動調節閥相連。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運行能耗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設備控制領域,具體講是一種換熱站智能控制柜。
背景技術
現有換熱站控制柜由機柜、安裝板、斷路器、接觸器、處理器、按鈕等部件組成,中控室上位機通過485通訊接口與控制柜中處理器相連。工作時,通過上位機給控制柜下發啟停指令,控制水泵啟停及閥門開關,或者直接通過控制柜上按鈕實現水泵啟停和閥門開關,通過控制柜中星三角或者軟啟動方式帶動水泵運行。無論負荷大小,水泵運行時一直保持工頻滿額度運行,閥門也一直保持全開狀態,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現場傳感器將檢測到的系統一次網、二次網供回水溫度、壓力、流量等信息反饋給處理器,處理器將收到的反饋信號輸送給上位機,上位機將收到的相關數據展示在界面上,這些數據僅僅只做展示處理不參與任何控制,另循環水泵、補水泵消耗電能也無法統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案由此而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運行能耗低的換熱站智能控制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換熱站智能控制柜,包括智能控制模塊、變頻器、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以及分別用于檢測二次網末端的水流量、熱量、供回水壓力、供回水溫度的流量計、熱量計、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所述流量計、熱量計、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模塊相連,智能控制模塊通過變頻器與循環水泵、補水泵相連,智能控制模塊還通過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與電動調節閥相連。
進一步地,還包括兩塊電能表以及觸摸屏,智能控制模塊與電能表相連,觸摸屏與智能控制模塊相連。
進一步地,還包括四只接觸器,四只接觸器的組合切換可實現循環水泵、補水泵的變頻、工頻運行切換。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可根據機組二次網末端負荷變化而自動調節補水泵運行頻率、循環水泵運行頻率、一次網電動調節閥開度,通過避免設備固定滿額度運行達到節能目的。
二、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可實現循環水泵、補水泵的變頻、工頻運行切換,從而根據需要調整最合適的運行方式。
三、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可實現循環泵、補水泵消耗電能實時直觀顯示,并可通過修改觸摸屏界面參數對系統進行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的控制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的正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換熱站智能控制柜的背面示意圖。
圖中所示:1、機柜 2、智能控制模塊 3、變頻器 4、電動調節閥執行機構 5、電能表6、觸摸屏 7、接觸器 8、流量計 9、壓力傳感器 10、溫度傳感器 11、循環水泵 12、補水泵13、電動調節閥 14、熱量計 15、單相斷路器 16、繼電器 17、端子 18、上安裝板 19、變壓器20、濾波器 21、直流電源 22、維修插座 23、三相斷路器 24、互感器 25、電位器 26、下安裝板 27、指示燈 28、旋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7508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