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置于清水池內的吸水井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87582.1 | 申請日: | 2017-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630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何純提;張炯;單曉峻;田萌;韓寶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1/00 | 分類號: | E03B1/00;E03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30 | 代理人: | 張亞軍,王軍 |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置于 水池 吸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置于清水池內的吸水井,用于凈水廠、配水泵房、吸水井工藝,屬于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在凈水廠設計中,一般是將吸水井與清水池分開設置,2個或2 個以上的清水池之間,多個清水池與吸水井之間用管道和閘閥連通和關斷,這些連通管道和閘閥井要占用面積,因此,吸水井距清水池約 5m~10m。另外,規范規定,進入吸水井的管道宜從正面進入,吸水井沿水流方向的長度一般為5m~8m,而一些大水廠由于水泵臺數多、單臺水泵大,使另一方向的長度達到50m以上,進水管從吸水井中間一點正面進水,一般難以均勻擴散到50m,造成吸水井內水流紊亂,增加水泵的振動、噪音,降低水泵的效率,增加水泵能耗,雖然在其進口處做了橢圓形擴散口,也達不到目的。一些規范規定:正面進水的吸水井,擴散角不應大于40°,這一過渡段要占用很大的面積,在水庫、河流取水工程用地比較寬松的情況下有條件實施,但在凈水廠內一般實施不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置于清水池內的吸水井,改善吸水井內水流條件,提高水泵效率系數,降低水泵能耗;降低水泵因吸水井內水流條件不好而產生的振動、噪音、汽蝕,延長水泵使用壽命;減少清水池之間、清水池與吸水井之間的連通管的長度、三通、彎頭和閘閥井的個數,降低清水池至吸水井之間的水頭損失,達到降低能耗,降低工程投資、節約占地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置于清水池內的吸水井,所述的吸水井置于清水池5內設置,所述的吸水井包括配水渠3、及毗鄰的吸水井室4,所述吸水井室4 內區域劃分為池底面為坡面的過渡段井室41和池底面為平面的吸水室段42;集水坑1和所述配水渠3相鄰設置,所述集水坑1位于所述清水池5池底以下設置,所述集水坑1上部與所述清水池5相通;所述的集水坑1側面出水口連接閘閥2,所述的閘閥2出水口連接所述的配水渠3底部入水口;所述的配水渠3出水側的出流口均勻設置多孔口并連通所述過渡段井室41。
所述集水坑1、配水渠3池底等高;所述的配水渠3與所述的吸水井室4、清水池5頂部等高,所述出流口是在所述的配水渠與所述的吸水井室4的隔墻上43均勻設置多孔口44。
所述清水池5和吸水井室4及所述配水渠3的高水位、低水位一致;所述過渡段井室41池底高端銜接所述配水渠3池底端,所述過渡段井室41池底低端銜接所述吸水室段42池底。
所述的過渡段井室41池底為平坡或坡度i≤1:5的緩坡。
相鄰的所述清水池5設置的所述吸水井室4相鄰設置,所述的配水渠3與相鄰的配水渠3之間以閘閥2連接。
所述的配水渠3與所述的吸水井室4等長。
所述吸水室段42設置水泵吸水系統6。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吸水井放在清水池內,減少了清水池之間的連通管道長度和閘閥、閘閥井個數,不僅減少了占地面積,降低了工程投資,而且還減少了清水池至吸水井之間的水頭損失;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水泵吸水室前增加了多孔配水渠、過渡段,改善了吸水井內的水力條件,提高了水泵的效率,降低了水廠日常電耗,還能減小水泵振動、噪音,防止水泵汽蝕,延長水泵的使用壽命。能達到降低能耗、噪音、節省占地、降低工程投資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位于清水池內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1‐1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2‐2剖面示意圖,
圖中標號:1‐集水坑 2‐閘閥 3‐配水渠 4‐吸水井室 41‐過渡段井室 42‐吸水室段 43‐隔墻 44‐多孔口 5‐清水池 6‐吸水水泵系統 7‐進水管 8‐導流墻 9‐溢流管 A‐最高水位 B‐最低水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僅是為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下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參見圖1為在清水池內設置本實用新型吸水井的俯視示意圖,圖中表示了兩個清水池及兩個吸水井的設置結構的實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875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高強度斗齒
- 下一篇:一種智能恒壓變頻供水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