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黃曲霉毒素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02991.7 | 申請日: | 2017-06-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48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顏天信;汪海;汪洪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泰禾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64 | 分類號: | G01N21/64;G01N2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盧軍峰 |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黃曲霉 毒素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檢測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黃曲霉毒素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AF)是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一種真菌有毒代謝產物,也是迄今發現的毒性最強的一類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主要有AFB1(黃曲霉素B1)、AFB2、AFG1、AFG2、AFM1這5類。其中,AFB1的毒性最強,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為三聚氰胺的416倍。而且,AFB1致癌能力是二甲基硝胺的75倍,1993年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就已將其列為I類致癌物,其它4類被列為II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不僅毒性大、含量低,且污染范圍廣,在糧、油、茶、干果、乳、飼料、醬油等100多種農產品及食品中均發現有黃曲霉毒素污染。因此,開展黃曲霉毒素檢測技術研究十分重要。
目前關于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技術主要包括有損檢測和無損檢測兩類。有損檢測技術主要為基于物化原理(如: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等),其對樣品具有破壞性,進行凈化預處理等,檢測時間長,不適用于大批量工業在線檢測。而無損檢測技術具有對檢測對象非破壞性的優點,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目前報道的無損檢測技術通常是利用紫外熒光強度像的檢測技術,其主要利用長波紫外照射待測對象激發可見熒光,并結合相機獲得可見熒光強度像。目前利用此技術進行黃曲霉毒素檢測的有公開號CN105044062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黃曲霉毒素在線檢測裝置及采用該裝置的物料分選設備)和公開號CN103234945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黃曲霉毒素檢測及分選裝置等。由于此技術直接獲取的是可見熒光圖片,但通常紫外激發產生的熒光很弱,導致強度圖像的分辨率較低和信噪比較差,其會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此外,干涉位相測量技術是利用光波干涉形成強度相干疊加的干涉圖,進而從干涉圖中獲取待測對象物理量相關的位相分布。與前述光學成像技術相比,干涉位相測量技術具有大量程、高靈敏度和高精度的特點,已在精密光學檢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009年,Pierre Bon1等人在Optics Express發表論的題為“Quadriwave lateral shearing interferometry for quantitative phase microscopy of living cells”論文中,報道了利用二維透射光柵剪切干涉儀獲得弱光下活體生物的相位圖像。其相對與直接獲取圖像,相位圖像進一步提高了圖像對比度。然而,此文中所報道檢測裝置光路整體采用透射式布局結構,其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光波傳輸透射強度,影響到干涉圖強度分布,限制了位相測量精度的進一步提高。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黃曲霉毒素檢測裝置,從而克服現有紫外熒光成像的不足,該檢測裝置采用反射式結構,避免透射式結構對微弱熒光吸收的問題,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采用反射式二維位相光柵設計,可以消除±3級及±3級倍級衍射光的影響,使得所形成的干涉光波主要集中在±3級衍射光中,從而提高了檢測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黃曲霉毒素檢測裝置。
該黃曲霉毒素檢測裝置包括:物料傳送系統、照明系統,照明系統設置在物料傳送系統的一側,物料傳送系統將待測樣品運送照明系統的照明區域后,照明系統發出的紫外光激發待測樣品中的黃曲霉毒素產生熒光信號,以及反射系統、反射光柵,反射系統、反射光柵和照明系統設置在物料傳送系統的同一側,反射系統將熒光信號反射至反射光柵上,反射光柵將熒光信號剪切為多個光束,并根據多個光束形成干涉圖。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反射光柵包括:基底;以及在基底的縱向和橫向上陣列排布的反射部分和相位延遲反射部分,反射部分和相位延遲反射部分沿著縱向和橫向相鄰設置,相鄰的反射部分和相位延遲反射部分之間設置有非反射非透光部分,其中,反射部分和非反射非透光部分設置在基底上方,相位延遲部分設置在基底的凹槽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反射部分和相位延遲反射部分均呈正方形,反射部分和相位延遲反射的尺寸相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正方形的第一邊長與橫向平行,正方形的第二邊長與縱向平行,第一邊長和第二邊長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泰禾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泰禾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0299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