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加工兩端帶倒角孔的鉆銑刀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84927.3 | 申請日: | 2017-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866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2 |
| 發明(設計)人: | 許鋒;陳永強;余長遠;蔡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泰爾斯刀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5/10 | 分類號: | B23C5/10;B23B5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靜潔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工 兩端 倒角 銑刀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兩端帶倒角孔的鉆銑刀具,能夠一次完成孔徑尺寸和兩端倒角的加工,解決目前對孔和兩端倒角加工需要分開進行的問題,包括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第三切削部、鉆芯、空刀部、直溝槽及刀柄,第一切削部包括第一主切削刃、一后刀面和二后刀面,第一主切削刃與另一組中的二后刀面之間設有齒隙,齒隙下部連接直溝槽,兩第一主切削刃之間通過橫刃連接,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位于空刀部的兩側壁,第二切削部包括第二主切削刃和副二后刀面,第三切削部包括第三主切削刃和副三后刀面,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三主切削刃通過位于直溝槽側壁邊沿的第一副刃帶連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孔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工兩端帶倒角孔的鉆銑刀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孔加工及倒角工序是分散進行,加工孔時采用鉆頭,倒角時采用倒角刀或是锪鉆。
而對于孔兩端都有倒角要求的零部件(如圖1),還需要重新安裝、定位、加工。不僅造成刀具需求數量大,而且孔與兩端倒角的位置度、同軸度下降,也影響了工件裝配、密封等的質量,這在精度要求比較高的汽車零部件、航天軍工行業中是不允許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兩端帶倒角孔的鉆銑刀具,能夠一次完成孔徑尺寸和兩端倒角的加工,解決目前對孔和兩端倒角加工需要分開進行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包括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第三切削部、鉆芯、空刀部、直溝槽及刀柄,所述第一切削部有兩組,設于刀具同一端面,分別包括第一主切削刃、一后刀面和二后刀面,任意一組第一切削部的第一主切削刃與另一組中的二后刀面之間設有齒隙,所述齒隙下部連接直溝槽,兩第一主切削刃之間通過橫刃連接,所述空刀部設于刀具側壁,為凹槽結構,所述第二切削部和第三切削部分別位于空刀部的兩側壁,第二切削部用以加工工件上倒角,第三切削部分用以加工工件下倒角,第二切削部包括第二主切削刃和副二后刀面,第三切削部包括第三主切削刃和副三后刀面,所述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三主切削刃通過位于直溝槽側壁邊沿的第一副刃帶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兩組所述第一切削部在刀具端面以端面圓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齒隙底部設有圓角,圓角半徑為0.5~0.6mm。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二主切削刃與第三主切削刃正相對,且第二主切削刃和第三主切削刃與空刀部底部呈45°角向空刀部外側傾斜,所述副二后刀面和副三后刀面分別位于第二主切削刃和第三主切削刃一側。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一主切削刃最大直徑為d1,第二主切削刃最大直徑為d2,待加工工件上倒角寬度為c1,則滿足d2>d1+2×c1,第三主切削刃最大直徑為d3,空刀部直徑為d4,下倒角寬度為c2,則滿足d3-d4>2×c2+1,所述空刀部的軸向長度為L1,待加工工件內孔軸向長度為L2,則滿足L1>L2+5,所述鉆芯直徑為q,則滿足q=0.3d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上述鉆銑刀具有效簡化了現有孔加工工序,使孔徑尺寸和兩端倒角在一次加工工序中成型,提高了孔與兩端倒角的位置度、同軸度,而且減少了刀具使用數量,降低了裝夾、換刀的時間,提升了加工質量,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也為今后的兩端帶倒角孔加工提供新的思路。
2、刀具采用直溝槽的方式進行排削,不僅能滿足第一切削部的孔徑加工和第二切削部的上倒角加工時排削,也能滿足在第三切削部加工下倒角時的切削排除,使排削更加順暢,提高加工質量。
3、第一切削部分的齒隙底部采用圓弧過渡,增大了切削的彎曲角度,也優化了鉆頭的斷削性能,防止出現鐵削纏刀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待加工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泰爾斯刀具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泰爾斯刀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849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