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損傷渦輪葉片修復后氣膜孔的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8960.0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99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謝國印;梁養民;楊小君;吳曉鋒;王琦;李金聲;王穎;朱紅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26/382 | 分類號: | B23K26/382;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損傷 渦輪 葉片 修復 后氣膜孔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損傷渦輪葉片修復后氣膜孔的修復方法,利用超快激光旋切逐層掃描方式去除多余涂層,該方法利用同軸相機進行定位和監控,調節單層加工時間、單層加工厚度、加工功率及百分比等參數加工,過程容易控制,不產生涂層的脫落、分層及出現涂層裂紋和基體裂紋等問題,也不會對基體產生熱影響區;修復精度高、過程可控、加工質量好,對基體無影響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激光制孔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損傷渦輪葉片修復后氣膜孔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損傷后,需要對原涂層進行去除,然后將損傷部位進行熔覆修復和加工,再對渦輪葉片進行涂層,完成渦輪葉片的修復。但是重新涂層可能將氣膜孔部分堵塞,造成渦輪葉片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外力將氣膜孔進行適當的擴孔,有可能造成涂層的脫落、分層,出現涂層裂紋和基體裂紋,同時也不利于孔徑的控制。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損傷渦輪葉片修復后氣膜孔的修復方法,利用超快激光旋切逐層掃描方式去除多余涂層,過程容易控制,不產生涂層的脫落、分層及出現涂層裂紋和基體裂紋等問題,也不會對基體產生熱影響區。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損傷渦輪葉片修復后氣膜孔的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標定同軸相機顯示圖像上超快激光制孔的中心十字;
步驟(2)、測量超快激光焦點與同軸相機焦點的Z軸距離
首先打開激光快門調節Z軸坐標,查看試板上激光亮度,記錄激光最亮時Z軸坐標1;關閉激光快門再調節Z軸坐標,查看同軸相機顯示圖像清晰的清晰度,記錄圖像最清晰時Z軸坐標2,Z軸坐標1與坐標2的差值即為超快激光焦點與同軸相機焦點的Z軸距離;
步驟(3)、將激光頭移動至渦輪葉片上待修復氣膜孔的加工范圍內;
步驟(4)、調節同軸相機顯示圖像中心十字與待修復氣膜孔的中心位置重合;
調節機床坐標,以及同軸相機顯示圖像的圓的半徑,使圓與待修復氣膜孔的邊緣重合;
步驟(5)、調節機床Z軸坐標至同軸相機顯示圖像最清晰,通過Z軸距離補償確定激光束的焦點位置;
步驟(6)、利用超快激光對待修復氣膜孔進行修復
采用旋切逐層掃描制孔方式,進行圓環旋切修孔,進行多余涂層的去除,進而將待修復氣膜孔加工為滿足要求的氣膜孔;
步驟(7)、利用同軸相機實時監控超快激光的穿透情況,當光束將要消失時,關閉激光快門,完成孔的修復。
進一步,步驟(1)預先在試板上利用超快激光打一個孔,調整圖像上以十字中心為圓心的圓的半徑,以及圓的位置,將圓與孔的邊緣重合,完成超快激光制孔的中心十字的標定。
進一步,步驟(2)中同軸相機焦點與激光焦點在Z軸上的距離固定不變,待修復氣膜孔的修復時,調節激光頭機床坐標均通過觀察同軸相機完成。
進一步,步驟(3)中通過觀察同軸相機的顯示圖像,將激光頭移動至將待修復氣膜孔的加工范圍內。
進一步,步驟(6)中進行多余涂層的去除時,超快激光功率為20W~40W,功率輸出百分比60~80%。
進一步,步驟(6)中采用逐層掃描方式加工,加工尺寸為多余涂層厚度,分層加工至多余涂層全部去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89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