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支持冷備份應用的CMOS輸出緩沖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1781.4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949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國平;賀凌煒;羅靜;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1/20 | 分類號: | G06F11/20;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總裝工程兵科研一所專利服務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楊立秋 |
| 地址: | 214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持 備份 應用 cmos 輸出 緩沖 電路 | ||
本申請揭示了一種支持冷備份應用的CMOS輸出緩沖電路,屬于集成電路I/O端口設計領域。該CMOS輸出緩沖電路通過采用普通的PMOS和NMOS以及合理的電路設計,使得CMOS輸出緩沖電路在實現I/O端口的冷備份的同時,避免了電源掉電過程中輸出端口向電源漏電的可能性,提高了電路的使用安全。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集成電路I/O端口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支持冷備份應用的CMOS輸出電路。
背景技術
輸入/輸出(“I/O”)緩沖電路廣泛應用于各種應用領域。輸出緩沖電路通常是與外部總線(即公共的數字總線)相連,數字總線通常是由數據線和地址線等各種信號線組成的。這些數字總線連接了各種器件的I/O端口。
一種典型的CMOS輸出緩沖電路通常由一個PMOS管和一個NMOS管組成,在正電源VDD(如5V或3.3V)和負電源GND(通常是0V)之間串聯連接,見圖1。PMOS管P0和NMOS管N0的柵極分別連接到內部電路。內部電路控制著兩個MOS管的柵極電壓,決定了它們的開關狀態,導致了輸出緩沖電路的三種狀態。一種狀態是PMOS管P0導通和NMOS管N0關閉,輸出緩沖電路的輸出端口out輸出高電平到外部。第二種狀態是NMOS管N0導通和PMOS管P0關閉,輸出緩沖電路的輸出端口out輸出低電平到外部。第三種狀態是高阻態,此時兩個MOS管都處于關閉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輸出緩沖電路與外部總線開路。
除了與外部總線通訊外,CMOS輸出緩沖電路還通常有其他功能。一種功能是保護內部電路免受靜電放電(ESD)損傷。一般來講,靜電可能來自于人,當一個人拿著電子設備,靜電電荷可以傳輸到電路內部,損傷電路上的MOS管等器件。解決靜電損傷問題的一種常用方法是把輸出緩沖電路的尺寸做大,減小靜電放電時的導通電阻,讓靜電迅速泄放到VDD、GND或其他I/O端口。
當一個連接外部總線的電路處于“冷備份”狀態,即沒有加電的狀態時,冷備份的電路必須使與外部總線連接的端口保持高阻態,避免從外部總線上灌入電流到電源。如圖1,當VDD等于0V,內部電路和輸出管處于冷備份狀態,外部總線上的高電平會通過PMOS管P0往電源上灌入電流。
目前國際上冷備份電路多采用兩種方式:1、利用外部總線上的高電平偏置輸出PMOS管的襯底,切斷襯底到電源的通路。2、通過外部總線上的高電平控制PMOS管的柵極,關斷PMOS管。但這種方法隨著外部總線上信號頻率的增加,在信號跳變的瞬間總有電流從外部總線流向CMOS輸出緩沖電路的電源,導致電源電壓升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傳統冷備份時,因利用外部總線上的高電平偏置或高電平來控制輸出PMIOS管關斷,而信號跳變的瞬間總有電流從外部總線流向CMOS緩沖電路的電源,導致電源電壓升高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支持冷備份應用的CMOS輸出緩沖電路,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支持冷備份應用的CMOS輸出緩沖電路,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OM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和與非門,其中: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極以及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極與所述CMOS輸出緩沖電路的電源電性相連;
所述第一NMOS管的柵極與所述與非門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極、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極、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極以及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極均與所述CMOS輸出緩沖電路的輸出端口電性連接;
所述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所述第四PMOS管、所述第五PMOS管、所述第六PMOS管、所述第七PMOS管的襯底與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極、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極、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極電性連接;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極、柵極和襯底與所述第一PMOS管的柵極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17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